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5月8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正式启动。
“大通护工”青海品牌建设是大通县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依托大通县资源禀赋,聚焦“一老一小一患”的服务需求,通过技能提升、品牌培育等举措,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字号劳务品牌。
截至目前,大通籍从业人员超8000人,月均工资4000元,年工资性收入达3亿元,占全省护工从业人员的60%,主要就业于省内医院和护理服务公司。“大通护工”品牌通过深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按照“产业发展促消费、消费增长扩就业、稳定就业助增收”的发展思路,为群众增收、县域经济提升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中提到,力争到2027年,大通县将实现3万名以上大通籍护工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培塑护工产业子品牌并予以推广,全力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大通新示范。
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韩超说,“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启动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大通护工”青海品牌培育打造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更意味着“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踏上了新的阶梯。
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大通护工”青海品牌培育打造工作主要牵头单位,将积极实施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权益保障、品牌培育、就业服务、产业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将“大通护工”青海品牌打造成为惠民利民的“民生品牌”“民心工程”,助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上一篇: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
下一篇:我省推出7条研学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