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敏 通讯员 姜梓妍 徐晨尔) 眼下,正值浙贝母采收季。5月7日,江山市张村乡安顶村的浙贝母种植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手持小钉耙,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挖出饱满的浙贝母,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安顶村村支书赖水明说:“浙贝母作为‘浙八味’之一,不仅具备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药用功效,而且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收益十分可观。去年10月,我们村首次试种了5亩浙贝母,今天是开挖首日,产量和质量超出预期,预计亩产量约650公斤。初步了解,今年晒干后无硫饮片价格可达200元/公斤,比去年要高,整体效益良好。”
安顶村的浙贝母采收期约半个月,晒干后可由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国贸集团”)统一收购,也可以自留种扩大生产,销路完全不愁。
安顶村是一个新兴的中药材种植村。去年,该村打造了4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品种丰富,涵盖浙贝母、何首乌、天门冬、白芍等。除浙贝母迎来采收,其余中药材在山林田地间正茁壮成长。
这背后是结对帮扶的成果。自2018年起,省国贸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通过两轮“1+5”组团结对帮扶模式,与张村乡的11个村紧密合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安顶村平均海拔400多米,是一个宛如仙境的深山小村,小高山气候带来的较大的昼夜温差,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留守村民发展起了以猕猴桃、生姜、茶叶等为主的种植业,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这些高品质的农产品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畅通销路,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这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张村乡拥有独特的生态优势,而我们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有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的协同优势。扶持村庄发展相对高价值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去年5月,省国贸集团外派干部刘飞来到张村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他介绍说,早在2018年,省国贸集团就在秀峰村建立了120亩高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代代酸橙,成效明显。如今,深度挖掘安顶村的中药资源种植潜力,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省国贸集团派出专业团队深入安顶村,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这里山区温差大,沙性土壤,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
为了种好中药材,省国贸集团团队人员、张村乡乡干部带领安顶村村干部,先后三次前往磐安的中药材基地,向当地专业种植大户取经。磐安种植浙贝母的能手亩均净收益可达三四万元,让安顶村干部看到了发展希望。
“针对种植技术瓶颈和产品销售难题,省国贸集团建立了专项帮扶机制,提供资金帮扶、全流程的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服务,让新种植的药材和村中原有的生姜等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刘飞说。
“等到浙贝母挖完后,我们马上就要在同一块地里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这种轮作模式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也与当下耕地‘非粮化’的发展要求契合。”赖水明补充道。
刘飞表示,张村乡“无中生有”的中药材产业不仅能带动村民致富,还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接下来,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还将进一步谋划建设具备烘干、切片功能的初加工工厂,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张村乡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打下基础。”
上一篇:最新!泽连斯基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下一篇:记者手记|明媚的春光里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