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提灯天使”
以心为灯,做生命的守护者
TA们用爱与责任传递着温暖与呵护
昨天是“5·12”国际护士节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TA们的故事
有温度
天生爱操心的 “管家婆”
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从热闹的门诊、寂静的病房再到灯光如昼的手术室……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的他们,始终用爱和坚守,践行着“患者至上”的诺言,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我不想治了,没希望了……”两年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秦爷爷,被病痛反复折磨着。“入院时,他的身体状况很差,面如死灰,带着鼻饲管和导尿管,他本人和家属都觉得没有希望了”,该院血液肿瘤科护士长(分院三区)张宏允说道。“但生命托付到了我们手上,是绝对不能说放弃的”,张宏允格外关注他的心理状态,“其实就是想着办法给他加油鼓劲,激发他对康复的强烈渴望。”
对于癌症终末期患者来说,张宏允认为,两分是治疗、三分是护理,更多的是“三心”。“细心、耐心、真心,这些往往比药物更加重要”。
“查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如何,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病区环境如何……”每天一大早,该院神经外科病区班组长陈慧便在病区忙碌起来。
“干了这么多年,就是爱操心,有时候怕打击年轻护士的积极性,就在旁边偷偷看,看看流程对不对、操作对不对,主要也是为了保证患者更好的恢复”,面对记者的追问,陈慧害羞地回答道,“面对琐碎的护理工作,其实每个护士都是管家婆啦”。
守护生命的“移动天使”
在南京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一群白衣天使时刻守护着市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就是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护士们。当急救电话响起,他们如离弦之箭,迅速响应。
5月12日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南京市急救中心的120指挥调度中心铃声便已此起彼伏。急救护士宗鸿然迅速拿起急救装备,与医生、驾驶员和急救员组成急救小组,奔赴急救现场。“接到任务,某小区有位老人突发胸痛,情况危急。”在车上,宗鸿然再次检查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等,确保万无一失。到达现场后,她熟练地为老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并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老人生命体征,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这样争分夺秒的急救场景,是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护士们日常工作的缩影。“急救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着13年急救工作经验的护士长杨阳说道,“面对各种复杂的急救环境和病情,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除了专业的急救技能,急救护士们更用温暖与关怀,为患者带去希望。在转运一位因家庭变故情绪崩溃的年轻患者时,护士章静一边进行急救操作,一边轻声安抚患者情绪,“别害怕,我们一直都在,会尽全力帮助你。”简单的话语,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患者黑暗的内心。
“我们不仅要救治患者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急救护士李光伟表示,“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力量。”
送惊喜
高科技的祝福
“电”在了扇叶上
在急诊EICU忙碌的日常里,每分每秒都被紧张与专注填满,白衣天使们全力以赴地和病魔较量,守护患者的生命。护士节前一天,一位患者家属带着亲手改造的带电动字幕的小风扇,来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EICU,表达了对给予自己父亲无微不至照顾的医护工作者们的祝福与谢意。
护士们看到风扇的那一刻,就被那扇叶上不断滚动的电子字幕吸引:“在这美好的一天,祝你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道一声:您辛苦了!”简单的话语,却像最温暖的春风吹过心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炜炜表示,这带字幕的小风扇不仅仅是接下来夏日里驱散炎热的工具,更是一座连接医患的温暖桥梁。那闪烁的字幕时刻提醒着他们的付出有了最美的回应。
说南京话的
科普短剧
当南京方言遇上动感RAP,当神话角色化身健康卫士,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护士们用一场别开生面的硬核科普短剧,在医院护士节庆祝表彰大会上惊艳全场,成功“出圈”。
科普短剧有个充满武侠风的开场。剧中,太白金星化身成了手持“个案管理师资格证书”的神秘人物,带来“靶向诛邪剑”,形象地介绍起靶向治疗的效果与副作用。一句“扫码加好友——小白白”,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当主角“笑侠”因靶向治疗出现皮肤反应,小痘痘、容颜残损等问题接踵而至时,剧情巧妙展开。
“皮肤反应症状杂,丘疹脓疱多困扰,指甲疼,毛发异,口腔黏膜肤干燥,预防之方,诸君细听,举措多精妙……”神农登场,用押韵的台词详细讲解预防和应对皮肤反应的方法,从清洁水温、保湿霜的选择,到防晒、手足护理等,面面俱到。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反复推敲每一句台词,确保既有趣味性又不失专业性。“比如RAP歌词中的‘保湿区分部位,面颈轻薄,手足厚霜膏’,就是根据皮肤科医生的专业建议编写的,既要押韵又要准确传达护理方法。”负责剧本创作的护士长王敏说道。
小发明
护士“智造”
匠心护健康
艾灸烟雾“过滤器”、疼痛评估“发声器”、会“热敷”的马甲、新生儿“订制床垫”……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举办“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上,21个项目从近200个申报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中大医院护理创新奖。
艾灸烟雾“过滤器”:一机在手,烟雾不再有
还在为艾灸时满屋子烟雾缭绕、艾灰乱溅发愁吗?中大医院中医护理小组副组长、健民路院区妇科护士长夏凌燕主管护师打造的负压无烟艾灸装置,给艾灸条加个罩子,管子连到抽吸装置上,自制艾灸烟雾“过滤器”,一机在手,艾灸烟雾不再有。
这个装置看似小巧,实则暗藏玄机。最厉害的是负压排烟+双重过滤系统,像个大功率的“烟雾小旋风”,把艾灸产生的烟雾一股脑吸进去过滤掉,经济实惠的熔喷布材质的过滤网还能随时更换。
疼痛“发声器”:“疼痛小卫士”,精准又有趣
中大医院骨科余子杭主管护师设计的“三位一体”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应运而生,让疼痛评估告别“模糊地带”,变得精准又有趣。
余子杭介绍,这款神器整合了三大经典评估方法:数字评分法、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和语言评分法,就像给疼痛评估配了“全能翻译官”。精准“捕捉”疼痛程度,实现“一器多用”。
会“热敷”的马甲:温经煦络衫,让中医护理暖到骨子里
温经煦络衫的发明者——中大医院普外科张媛媛护士长一边展示着她这款把热奄包变成随身“暖护铠甲”的护理神器,一边介绍着这款马甲里藏着的“温暖魔法”:会“呼吸”的贴心面料,马甲本体采用纯棉材质,透气吸汗不闷汗。整件衣衫可高温蒸煮或浸泡消毒,反复使用无压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钱鸣 孙苏静
医院供图
上一篇:通过文学之窗看见更辽阔的星空
下一篇:奇台好物亮相福州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