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生机盎然的5月,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煤矿各生产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拼搏景象。5月11日,在调度指挥中心里,采矿技术员们正在争分夺秒赶进度,优化生产设计,科学调整煤层平盘布局,合理调度生产车辆,提高设备效率;在生产作业现场,检修人员强化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定期检修,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和等待时间,全力保障设备出动率……
连日来,南露天煤矿抢先抓早、深谋快动,提前布局、紧抓重点,树牢全员“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在“增”字上做文章,在“节”字上下功夫,在“创”字上谋突破,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全力推动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
南露天煤矿百吨级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正在进行装载运输试运行。(资料图) 吴博萱 摄“增”字上做文章 稳产提质创效益
用“紧日子”过“好日子”,该矿坚持把生产源头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持续优化生产设计,合理组织原煤生产。建立常态化煤质管控机制,严抓煤质搭配,均衡热值硫值,做好采场上部腐植酸选采与销售工作,保障煤质稳定煤价,增加全年产品收入。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压减设备维修费用,优化“计划性检修为主,预防性检修为辅”的检修管理模式,严控检修费用投入及使用。开展设备安全和能力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精准费用投入计划。通过“人力+物力”双轮驱动,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利用现有预测维护技术,发现设备潜在问题,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出动率。
南露天煤矿穿爆部DM45型钻机正在穿孔作业,为接下来的煤炭开采做好前期准备。(资料图) 吴博萱 摄“节”字上下功夫 降本增效强管理
在柴油成本、电度电费、爆破成本等重点方面发力,实现全矿生产组织管理深度协同。通过优化运输设备,协调车、镐、输岩系统和输煤系统的有效配合,保证运输路道路质量,加强地面系统料场管理,减少堆取频次,合理规划电铲辅助作业时间、严格控制现场爆破量,严控爆破成本等措施,实现柴油单耗较上年实际降低5%,电度单耗较上年实际降低2%,爆破成本在年初预算基础上降低5%的目标。同时强化外委剥离费管控措施,优先发挥自有设备最优能力,外委设备补充为辅,合理安排作业位置,压降外委剥离费用,力争实现压降外委剥离成本2%。鼓励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做到不欠修、不过修,杜绝浪费,及时处置废旧物资。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该矿实现了产能跃升和成本优化,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检修材料降低3%,电缆和钢丝绳降低1%,附属油降低50万元,生产辅助支出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降低2%,修理费降低3%的目标。
南露天煤矿矿用自卸车正在进行装车作业。(资料图) 吴博萱 摄“创”字上谋突破 全员发力助生产
在创新创效上谋求新的突破,成为该矿应对煤炭市场严峻形势、深化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在人员配置上,梳理基层单位生产现场岗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业务外包人员数量。健全激励与考核导向,按完成比率计算奖励金额,实行正向激励,引导各部门和单位严控成本支出。结合胶带运输系统的无人值守科技项目实际运行效果,实现少人配置、无人操作,从而实现业务外包费用降低。依托纯电设备、氢能技术及无人驾驶项目的节油减排,年减少碳排放超百吨,以科技创新动力巩固提质增效成果。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鲍庆胜
实习生:王天昊
新闻编辑:陈春艳
上一篇:北京男篮连续2场都输在第4节
下一篇:呼和浩特市邮政无人驾驶快递车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