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张先生口腔舌体左侧颊黏膜出现白色斑块3周,就医后确诊为口腔白斑。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斑块或斑片,可能出现在颊部、舌头、牙龈等部位。虽然并非所有白斑都会癌变,但存在一定风险(约3%—5%可能发展为口腔癌),需引起重视。
口腔白斑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与吸烟、咀嚼槟榔、饮酒、进食热烫辛辣食物、白色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微量元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牙齿残冠残根或不良修复体等因素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口腔白斑可归于“口疮”“口藓”“口糜”“白膜病”等范畴,其发生与人体内环境失衡密切相关。如《黄帝内经》提到“脾开窍于口”,认为口腔病变与脾胃功能失调直接相关;《诸病源候论》则记载“口舌生疮,白膜覆之”,强调湿热、虚火上炎是致病关键。外来邪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均可引起口内气血失和,加上痰饮、瘀血蕴积,导致口内白斑发生。正气虚弱则病情易反复或加重。本病为正虚邪实。
口腔白斑生于口舌,但根源于脏腑。“脾开窍于口”,脾之脉络“连舌本、散舌下”,因此本病的发生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心开窍于舌”,“肝经络舌本”,本病的发生也与心、肝有关。
口腔白斑可以通过中药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从健脾化痰、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消斑理气、软坚散结、滋阴补肾、清心降火等方面入手。根据患者的舌脉等四诊合参,辨证给予中药内服,以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目的。此外,还有一些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如中药含漱、穴位针刺等。中药含漱可使用清热解毒药物煎汤漱口,每日3—5次,清洁口腔、抑制局部炎症。针刺则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配合调节肝脾肾的穴位。常用穴位有合谷(清热)、足三里(健脾)、太冲(疏肝)、三阴交(滋阴)等。
王永灵 周曾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一篇:未来空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