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汪晨云 通讯员 蓝萦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衢州市美术馆内人潮涌动。“山海今——王飚与学生们中国画作品展”正在美术馆内的三个展厅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参观。
王飚是浙江省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在美术界有着较高影响力。
此次画展共展出作品100余件,其中,王飚作品50余件,他的5位学生代表(陈海平、陈平、徐锋、林赟、陈晟)每人10件。这些墨宝为衢州人民带来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40多年绘海洋 一名画家的坚守与突破
提起王飚,绕不开的是他在绘画领域对海洋题材的创作与贡献。
王飚出生于1939年,10多岁时跟着父亲定居舟山,与大海结下特殊的感情。1980年,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发起“补足浙江画坛海洋题材缺失”的倡议,王飚接下了这个任务。这一干,就是40多年。
在这40多年时间里,他致力于海洋题材的创作,用画笔描绘海边人的生活,曾三次跟随渔民出海,感受最真实的捕鱼生活,并将这些感触画进作品中,让观众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渔民对大海的感激、敬畏。他的作品《云在天边水在杯》《居家海石间》《日日有Hehson》等成为现代画家临摹的对象。
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茹峰说,王飚先生是舟山的“大海之子”,他不仅培养了一批绘画海洋的画家,推动了舟山“海风画派”的创建,还推动了中国水墨画突破传统山水的范式,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中海洋水墨的空白,被誉为“偷来了海的灵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终身荣誉获得者左庄伟说,大写意的本质在于敢于超越客观物象世界,表现“人”,尤其是画家自我的情感、精神与宇宙精神的契合。在这种精神指导下,艺术创作表现出自如挥洒,重视对象的意趣、情态,画家使用的笔墨高度简练、概括,可以用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也可以用点、线、面的笔墨语言构成一种神韵,使其画面气韵生动,最终创造出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和压抑不住的激情抒发。他说:“我观王飚的海画就有这种气势、境界。”
在舟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晟眼里,王飚既是自己的老师,也是对舟山美术事业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一位前辈。“自上世纪80年代始,王飚先生一直担任舟山地区美术协会主席20余年,之后任名誉主席至今。在此过程中,他在组织工作、艺术创作、辅导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层面领导创建,持续推动舟山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陈晟说,王飚先生的中国画创作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他的理念和审美也影响了舟山美术各个画种的创作。
笔触对准衢州
景色与人文提供创作素材
除画海洋以外,王飚还将笔触深入了山水和人物中。在他的画里,有武夷山的旖旎风光、丽江的郁郁葱葱。去年在绍兴嵊州采风后,他创作了系列戏曲人物小品,有神韵、有情感。这一次,他带着学生将笔触对准了衢州,先后两次走进衢州江郎山、钱江源、仙霞岭、根宫佛国等地采风,创作了一批有关衢州的作品。
“我画了30多件与衢州有关的作品,最后挑选了10余件展出,希望以最好的心情、作品与衢州见面,并得到衢州同行的赐教和指正。”王飚说,衢州绵延不绝的山脉,山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盘旋而上,这让他印象深刻,“我把这种景色和心境、情感都放进了画里。”
在《水墨江山》《又见秋风起》等作品中,能看到王飚所说的心境。作品《水墨江山》中,远处是崇山峻岭,近处是依山而建的农房,一辆轿车正沿着山路行驶;作品《又见秋风起》中,一条山路往大山深处延伸,路上有轿车,也有小货车,道路两旁种满了树。王飚的作品大多不是写实,而是遵循内心的情感,“以心造景”。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现实生活里一模一样的情景,但又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此景。正如知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所言:“王飚的画作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个人独创性,是传统山水画的现代革新。”
站在中国画创作的角度,王飚认为衢州的青山绿水是中国画创作的天然画室。江郎山丹霞奇峰的嶙峋骨相、钱江源头的烟波叠翠、紫薇山云海松涛的虚实变幻……都是山水画写生写意的优秀范本。衢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素材,如孔氏南宗家庙的古柏碑刻,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城肌理,为写意、白描、工笔提供了丰厚的创作源泉。而古建筑与现代构图结合,兼具自然景色与人文底蕴的美丽乡村等也都是中国画创作中需要的自然造化和人文积淀。
基于这些理解,王飚创作的有关衢州的作品,视角更加多维,思维更加开阔,技巧上也有所创新,让其他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深受启发。“老师的每张画都有特定的笔墨语言,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王飚的学生林赟说。
“看了王飚老师的作品,我深受启发。”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莫晓卫说,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语言,都要学习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
题材关注当下
画笔写照“山海巨变”
离开陈列王飚作品的展厅,进入王飚学生的作品展览现场。虽师承王飚,但每位学生的作品特色鲜明。就海洋题材而言,王飚围绕的是上世纪海边生活展开创作,学生陈海平则喜欢围绕港口创作,徐锋喜爱画现代海港生活和船只,林赟将关注点移至海底,陈晟则画意象海滩海景为主。“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我和我的学生虽然审美相近,但题材和手法却不一样,作品风格也相差甚远。”王飚说。
徐锋今年62岁,打小跟着王飚学习绘画。早在2017年,徐锋就曾到衢州仙霞岭一带采风,这次集体采风再次来到仙霞岭,让他更加想把仙霞岭的风景通过自己的画笔展示出来。在他的作品《云栖仙霞岭》中,不仅有起伏的山脉,还有高速公路和隧道,一改以往人们对山水画的认知。“画家的笔触和题材要关注当下,与时俱进,用画笔来反映时代变化,也是画家的责任。”徐锋说。
多次到访衢州,让徐锋对衢州蜿蜒的山岭、纯朴的山村、勤劳的人民印象颇深,在充分了解过衢州之后,他特意创作了《云栖仙霞岭》和《春到钱江源》两件作品,他认为仙霞山脉贯穿浙江中南部,最能反映衢州的山韵,浙江的文化发展由钱塘江的发源延伸出来,因此通过一山一江代表衢州的自然形胜与现代文明。
陈平也带来了《衢州印象·江郎山》《衢州印象·钱江源》两件作品,他的画风与徐锋截然不同,细致茂密的笔触透露着江郎山的俊秀,钱江源头瀑布的壮阔。陈海平是王飚的第一代学生,从他创作的《钱江源》《苍茫云海》等作品中,看到的又是另一番衢州山水之美。
一场展览,山风与海韵交织,展现了新时代浙江共富路上“山海巨变”的精神写照,也是衢州、舟山两地文化领域山海协作的生动成果。衢州市文联副主席姜敏表示,此次衢州和舟山两地以艺术展为纽带,展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不仅仅是一次专业的中国画展览,更是两地的一次文化交流。希望未来,有更多画家来到衢州,描绘衢州山水与文化底蕴,让衢州这座古城更有底蕴、更具魅力。
下一篇:享受慢读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