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心理、社交问题,甚至还会导致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上海的儿童专科医院、市、区两级综合性医院几乎都已开出减重门诊,这些门诊能够为“小胖墩们”做些什么?哪些孩子才需要去医院干预呢?
163.6公分的身高,体重超过90公斤,BMI达到34。14岁姑娘小晗从10岁开始体重一路飙升,平时吃得多、动得少,胖了又更加不想动,陷入恶性循环。家长也曾有意识地想控制她的饮食,但效果并不理想。
小晗妈妈告诉医生,这个月小晗没有吃炸鸡,但是一两都没有瘦下来,为此全家人都很是焦虑,小姑娘自己也很自卑。
肥胖甚至影响到了小晗的正常发育,连例假都中断了6个月,这让家长更为担心。于是,妈妈专门带她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看儿童肥胖与营养门诊。基础检查显示,小晗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偏高,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前兆。医生告诉小晗,再这样下去,她就可能患上糖尿病了。
事实上,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不止是患糖尿病概率上升,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常见成人疾病在肥胖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不罕见。本周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减重医学团队就收治了两个体重200斤左右的男孩住院,他们一个16岁,一个才12岁。其中,16岁男孩入院时已经患有高血压,12岁男孩的空腹血糖也超过了标准值,糖代谢存在异常。而医生开出的第一份医嘱,就是饭后1小时,跳两遍“轻松降糖操”。如果能每天坚持,一个月有望稳定减重三斤左右。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长王丽莉表示:“给孩子们设计的运动动作都比较温和,既能起到锻炼作用,又不会伤到关节。每天坚持做一到两次,对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明显。”
在医院的减重门诊里,医生对儿童肥胖的主要干预方式说来也简单,其中之一就是设计一份针对孩子BMI和肌肉强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盛这样解析儿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在为肥胖儿童制定运动方案时,我们会根据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分层设计。对于运动协调性良好、肌肉质量指数达标的儿童,可逐步引入抗阻训练;而基础肌力较弱的儿童,则从低冲击性有氧运动开始,例如游泳、慢跑。”
第二就是一份减重食谱。像小晗,医生根据其单日基础代谢数据,提供了一份1400大卡的慢升糖健康食谱,这份食谱少油少盐少糖,可以保护小晗的胰岛功能。如果小晗能坚持,每月可匀速减肥1到2公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级医院、社区医院,还在减重门诊中用上了温和的中医理疗手段作为辅助。
虹口区江湾医院中医科主任史晓岚表示:“采用中医穴位刺激,通过调节脾胃运化功能,同步提升基础代谢率。配合个性化膳食方案,5-10次干预周期内可使腹围缩减。”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目前已在30%左右,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在35%左右,且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如果任由孩子往肥胖方向发展,可能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还是要从日常饮食、锻炼抓起,管理好孩子的体重。目前全市各级医院已开设有450个体重管理相关门诊,可以帮助家长一起对孩子的肥胖问题进行科学诊断与干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临床营养科学科带头人洪莉指出,青少年时期特有的代谢可塑性窗口期赋予其肥胖相关代谢异常逆转率。如果不坚持减重,成年后得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升高,此外还可能影响生殖健康,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男性精子质量的下降。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院长徐卿荣介绍:“通过运动康复消耗、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慢消耗掉脂肪,这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更健康的减重方案。 ”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上海已在逐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当然,体重管理不仅涉及膳食和运动,更重要的是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构建涵盖食品监管、教育评价、城市规划的系统体系,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专家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超重肥胖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早干预,少给孩子吃高盐高糖食品,督促他们多运动;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
看看新闻记者: 周文韵
编辑: 王岑峰,张予洋
责编: 顾怡玫
上一篇:屏西花园计划2026年年底前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