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青年报
4月29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和北京卫戍区某部官兵一起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新兵连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成人礼。”几年前,跑步“喘着大气、脚步虚浮”的大学生黄兵凭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靠着咬牙坚持和不断训练,终于把跑3公里的成绩定格在了11分26秒。
如今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黄兵依旧记得刚入伍时有人问他的一个问题:“放弃学业去当兵,会后悔吗?”4月29日下午,站在讲台上,他铿锵有力地回答说,“当穿上军装,在军旗下庄严宣誓时,内心涌现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刻,我知道要用热血和忠诚诠释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同样的人生轨迹,在不少大学生身上体现着。一年前,史国仕还是一名在大学攻读无人机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为了圆一个“军旅梦”,他穿上了军装,成为北京卫戍区某部的一名新兵。
“在训练中,我体会到了一次次突破和进步带给人的喜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史国仕分享说,作为“降魔神兵”的一员,“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不畏艰险,克敌降魔”。
这是一次关于理想信念的“青春与青春的对话”。
当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卫戍区某部共同开展了“赓续五四薪火 凝聚青春信仰”国防教育共建活动,70余名部队官兵和在校大学生一起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聆听历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的带领下,共同上了一堂大思政课。
2020年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时,黄兵和众多新生一样,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在实验室里做课题,在教学楼里挑灯夜读,在社团活动中释放热情……这些时光让我感受到青春最纯粹的奋斗和探索。”
来到大二,黄兵被学校悬挂的一幅征兵横幅——“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点燃了参军热情。“想到热播影视剧《战狼》里的场景,我意识到,青春不仅可以在校园里绽放,还可以在军营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不久后,他如愿收到入伍通知书。
2023年9月,黄兵所在部队承担了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执勤安保任务,他被分配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执勤安保点。“当时哨位人员紧张,一个人每天每班需要站岗8-10小时,轮班倒的中间休息时间可能只有4个小时。”
就这样经历了长达40多天,顺利完成任务后,黄兵和战友们通过交流得出了结论,“我们在这里默默奉献,在岗位上坚定值守,为的是让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挥洒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青春的价值就在于拼搏和奉献”。
“大功一团”是北京卫戍区某部的“代名词”。在入伍的一年时光中,史国仕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发生的蜕变。他坦言,第一次踏入军营时,心中充满了兴奋与紧张,陌生的环境也让他感到不适应。
“虽然无法叙述最初训练过程中的艰难,但我还记得每个周末清晨5点多的第一缕阳光和每个夜晚昏暗的灯光。如今,我不再为考核成绩而担心,奋斗带给我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在史国仕看来,奋斗是青年担当的代名词。
他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拉动演练时,自己背着沉重的器材和背囊,每跑一步都汗如雨下。“当我想停下来休息一下时,身边的班长会督促我快点,因为我们每慢一秒,人民群众的危险便可能会增加一分。我们需要始终记住脑海中的任务,冲锋在前。”
史国仕认为,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要勇敢坚定地走下去。“大家在大学里珍惜时光,以知识为剑,劈开未知的迷雾,以创新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而我们军人将继续在强军路上砥砺前行,用热血和忠诚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梦想。”
作为基层连队的一名班长,谢万能已经奋战在防化一线12年了,他“与各种防化装备朝夕相伴,共同经历成长,共同勇闯毒区,共同沐浴荣光”。
多年前,他也是在大一结束后,毅然决定报名参军。新兵连生活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侦查专业担任侦查员,主要任务是对毒气进行侦检,查明毒气种类。“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危险,因为几毫克的毒气就可能致人伤亡。”为了练好看家本领,谢万能每天在太阳下不断练习穿防护服,反复练习侦检动作,一次训练需要几个小时。
“防化兵是随时与死神擦肩的勇士,关键时刻要敢于直面生死。”这些年来,他曾随部队前往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也在新冠疫情暴发时,身着隔绝式重装防护服率先进入北京新发地市场执行任务。
实际上,每次执行任务或者进行危险训练时,谢万能也会忍不住害怕。他坦言,“虽然我不敢告诉家人,但是看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眼神,我早已顾不上害怕了。作为军人,我们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惧生死,敢于冲锋”。
这些年,他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和嘉奖。经常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士兵,有梦想就要敢于拼搏,有目标就要勇于付出,做就做到最好,练就练到极致。强军的使命需要通过奋斗来实现,我们以强军为己任,将个人梦融入强军梦,一定能收获更加出彩的军旅人生”。
在参观活动中,当大家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军人臂章展示窗前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聂素青告诉其他人,“我也有义务兵证”。褪下戎装重返校园,她依然记得自己在报名参军时写下的入伍理由——“从小向往军营生活”。谢万能填写的参军理由是“到军营中锻炼自己”,黄兵的理由是“热爱国防事业”。
很多大学生在军营中完成了自己入伍时填写的“个人理想”,但“远大理想不仅是一个人的理想,而是一群人的奋斗目标”。谈及远大理想,付丽莎提醒道:“无论是理想信念还是远大理想,一定不是远在天边、大而空的‘鸡汤’,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
她分享了自己在北京航天城体验超重耐力训练的感受,“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身体最多要承受8个G的过载”。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就曾介绍,“这8个G相当于8个你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做训练时我们的脸会变形,胸部会感觉到极度压迫而呼吸困难,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离心机内部有一个红色按钮,只要按下就可以立即终止训练。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提到,自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以来,没有一个中国航天员主动按下过这一按钮。
“杨利伟在自传中写到一个关键词‘坚持’,他表示,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近成功了。”付丽莎说,“远大理想不单纯是充满文艺气息的‘诗与远方’,更多是背后的苦苦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步又一步的跨越和成功,托举的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不仅是一个人的梦想”。
“如今,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我们要讲的不只是新时代的强大,还有新时代的‘难’。”当代年轻人要迎难而上,承担起新时代重任。在付丽莎看来,“每个人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和专业领域中,做好自己每天的每一份工作,就是对新时代最大的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