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石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你们认为目前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是否畅通?”“希望法院提供哪些司法服务?”……近日,云南省华坪县人民法院干警到华坪产业园对园区内各企业负责人进行“蹲点问诊”。 2024年,华坪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43.93亿元,以单晶硅为主的绿色制造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48.62%,成为拉动丽江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华坪法院实地探索该院全力打造“法护园区”司法品牌,以高质效司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法治密码”。
审执高质效
“我们公司一期项目实现产值3.8亿余元,二期(第一阶段)项目投产后将解决600名工人就业,产值将达25亿元,二期(第二阶段)扩产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华坪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石墨生产地。”云南五星新材料产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而二期(第二阶段)扩产工程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华坪法院对一起案件的高质效审执。 2022年10月,华坪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某矿业公司位于石龙坝镇民主村委会的一宗土地,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局干警调查发现该土地使用权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上有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附着物,但地上附着物在外地某市法院受理执行的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中被首先查封执行,案件办理一度停滞。后经协商,外地某市法院将所有附着物移送华坪法院一并执行。 华坪法院收到案件财产移送执行的信息后积极行动,快速组织评估机构对上述财产进行评估、测绘。为助力园区良性发展,维护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华坪法院优化执行方式,严格按照程序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进行拍卖,最终云南五星新材料产业有限公司拍得该地块并将其作为二期扩产土地。 对这起执行金额达4000余万元的涉企案件,华坪法院开启执行“加速度”,不仅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执行物拍得企业也顺利实现扩产经营。
“普法+调解”
涉企司法实践中,执源治理已经成为化解执行难题的重要方式,而这也是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切实举措。为更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添司法力量,华坪法院就此进行了探索。 在一起申请执行标的高达1.3亿元的案件中,某公司根据公证债权文书向华坪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将包含债务人、抵押人、保证人在内的5家公司列为被执行人。 华坪法院收案后高度重视,认为该案不能简单强制执行了之,应通过执源治理模式化解。在调处过程中,执行法官以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加快实现申请执行人权益作为出发点,始终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耐心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告知其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法律后果,同时向申请执行人释明执行和解相比强制执行程序对债务实现的优势。最终,各方当事人就该案件的还款事宜达成书面协议,债务人通过分期履行方式偿还案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虽然耗时耗力,但办案法官纷纷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公正的司法保障和善意的司法调解,将保障民生与护航经济通盘考虑,才能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近年来,华坪法院创新理念,充分发挥执前和解机制作用,在执行涉企纠纷案件过程中,秉持“双赢促和谐、多赢促稳定、共赢促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法院“福撒玛调解室”“芒果调解室”资源与队伍优势,积极探索“普法+调解”执前和解模式,充分考虑企业客观实际,逐案引导当事人和解,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服务“走出去”
本着“企业需求在哪儿,司法服务就跟到哪儿”的宗旨,在助企惠企过程中,华坪法院采用“走出去”方式,主动走出法院,走进产业园区,为园区企业“把脉”,并有针对性地开出排险堵漏“良方”,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不久前,华坪法院法官走进园区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石龙坝工业园区多家企业代表旁听庭审。庭审法官以本次庭审为切入点,围绕帮信罪、危险驾驶罪等多发案件进行普法宣传,提醒企业员工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筑牢安全防线。 “这次巡回审理以及普法宣传,法官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讲解法律知识,让员工听得懂、愿意听、听进心里,真正达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华坪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不禁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华坪法院积极探索优化制度机制、深化服务叠加、强化品牌塑造‘三化’路径,全力打造‘法护园区’司法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华坪法院院长赵崑说,华坪法院将持续擦亮“法护园区”司法品牌,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不断提高园区企业法治获得感,努力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耕耘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法治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