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远方出版社、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承办的《红楼梦》传播研究座谈会暨《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出版成果推介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红楼梦》传播研究情况广泛交流,围绕新整理出版的《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研讨。
《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由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整理编辑,远方出版社影印出版,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被列入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
会上,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业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的整体情况,强调了《新译红楼梦》在其中的重要价值;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书的立项背景与编纂整理过程;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从馆藏资源视角出发,介绍了该书版本源流、文献特征及保存现状;远方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围绕编辑策划、出版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大家深入了解到这部成果的历史价值与编纂整理出版情况。
会议现场。
《红楼梦》这部巨著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民族地区以不同文字版本广泛传播。清代蒙古族文学翻译家哈斯宝将120回《红楼梦》节译成40回,题为《新译红楼梦》。该抄本自问世以来,目前国内外馆藏有6种手抄本。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藏的《新译红楼梦》价值最高,是最接近哈斯宝手稿的版本。
会上,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内蒙古大学教授吴英喆,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会长阿勒得尔图等专家学者,围绕《红楼梦》《新译红楼梦》文学价值、多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见解,对《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译红楼梦》所体现的文化交融内涵进行了深度剖析。同时,充分肯定了《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认为它不仅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也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会议进一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为《红楼梦》研究和民族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对推动民族古籍工作、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