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鸣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如何破局?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为“两新”政策注入强劲动能。这既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及时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长远计”。
政策“组合拳”破解转型之困。“两新”政策是党中央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即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聚焦工业设备、建筑市政设施、交通运输设备等十大领域更新,并针对汽车、家电、家装等民生消费领域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其核心目标在于以投资促转型,以消费稳增长,以创新提效益,以绿色谋未来。
利好政策激活经济“一池春水”。从消费端看,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1100万辆,家电、手机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社会零售总额增长4.6%;今年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19.3%、18.1%。从投资端看,去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突破2000万台(套),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政策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与民生的“双向奔赴”。比如报废汽车回收量大幅增长,既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又让居民享受便捷服务。
金融“杠杆”撬动万亿级市场。本次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新增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绝非简单“输血”,而是通过“财政贴息+金融让利”的精准滴灌,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根据政策,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贷款贴息1.5个百分点,叠加再贷款支持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至1.5%,远低于市场利率。相信这一金融政策将产生三重效应:激发企业“敢投”信心、畅通消费“愿换”渠道、筑牢转型“长效”根基。
从“政策蓝图”到“百姓红利”,“两新”政策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它不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经济账”,更是惠民生、促转型的“民心账”:老旧小区加装智能电梯、农村地区普及新能源农机、家庭用上节能家电……每一项更新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转型升级压力交织,我国以“两新”政策破局,正是用“改革的力度”对冲“下行的压力”,用“创新的高度”提升“发展的质量”。随着再贷款额度落地,“两新”政策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展现中国“以民为本、以进促稳”的大国担当。
【责任编辑:姜梓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