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文达
4月的山东省淄博市,春意正浓。一场关乎该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会议——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代表带着责任与使命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工作部署,共同描绘“食安山东”建设的新蓝图。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大力推进‘食安山东’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政策供给力度持续加大,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不断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稳步夯实,通过联动开展风险会商、抽检检查、执法办案等工作,有力保障食品安全;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和品牌培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山东省食药安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清晨的阳光洒在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校园里,与会代表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这座“食安校园”的典范学校。走进宽敞明亮的食堂,现代化厨房设备一应俱全,墙上的“4D食堂”管理看板清晰展示着每道规范操作工序。学校负责人向与会代表介绍:“我们把食堂当作育人的第二课堂,通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把食品安全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在这里,从食材采购到餐盘回收,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家长随时可以走进厨房监督,真正实现了“阳光厨房”的承诺。
转过几条街道,与会代表来到山东过桥缘餐饮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这个从淄博走出去的连锁品牌,用29年的坚守诠释了“一碗米线”的安全之道。该公司始终坚持直营店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构建源头供应链保障体系、质量全过程保障体系和三级培训赋能提升体系“三大体系”,着力实施门店自查、区域巡检、总部督导、云端巡查和绩效考核5项举措,建立完善了总部统筹决策、区域督导检查、门店执行落实的三级管控机制,全面落实连锁餐饮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开展自查、统一进货查验、统一配送管理、统一应急处置“六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直营模式,就是要确保每一家门店的品质如一。”该企业负责人说。每一碗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不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更传递着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执着追求。
走进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与会代表感受到的是全产业链自控的“得益标准”。从牧场到工厂,从冷链到终端,建立了224项内控标准、248项检测标准,让每一滴牛奶都品质可溯。这种对食品安全的全链条把控,正是淄博市市场监管部门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淄博市以‘全链治理’理念为引领,从源头到餐桌构建起立体化监管体系。在种养环节,创新建设‘齐农安’智慧监管平台,打造6条数字化农业产业链;在生产环节,通过制定12类食品小作坊操作指南,推动33家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在流通领域,明确‘制度建设、经营过程、仓储贮存’等标准要求,带动242家批发商完成提质升级;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学校及养老机构食堂‘五净’达标率100%,通过304名校长、526名食安管理人员联动,构建全员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动态防控机制,协同扛实食品安全责任。”淄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时表示。
在山东优鲜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会代表还看到了科技赋能食品安全的新可能。“通过‘一物一码’溯源系统,我们可以精确追踪每棵菜的‘前世今生’。”该公司负责人向与会代表展示溯源系统的实时订单信息。他表示,该公司实施“基地直供﹢品牌直采”双轨模式,实现蔬菜水果田间直采,生鲜肉品直联一线品牌,确保食材新鲜可溯;同时依托“山东食链”实现了肉品“养殖—屠宰—批发—配送—终端”五级追溯。通过数字化追溯与制度创新,该公司带动上下游500余家食品经营单位实现了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有效助力“全链条共建、共享、共赢”食安生态的构建。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热烈的交流氛围感染着每位与会者。“山东省在国家食品安全评议考核中连续多年获评A级,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会议主持人的话语掷地有声。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会议要求山东全省上下要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据了解,山东省将继续做好“4个持续抓好”:持续抓好源头把控,扎实开展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强化部门执法合作,推动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持续抓好连锁餐饮主体规范管理,深入排查整改,全面规范行业管理;持续抓好销售新业态安全监管,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原则,加大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等新业态的协同监管力度;持续抓好全链条监管衔接,健全完善行政许可、贮存、运输、寄递、进出口等领域的监管衔接机制。
会议虽落下帷幕,但“食安山东”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歇。正如一位与会代表所说:“今天的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让‘食安山东’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让老百姓的每一餐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上一篇:铭记二战历史 传承深厚友谊
下一篇:今年高考生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