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设置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为通过实训的学员推荐就业、建立技能人才数据库……山东梁山县总工会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培育“梁山好‘焊’”特色劳务品牌,助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早上7点多,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某企业车间里,身着灰色工装的李敬海已经开始忙活起来,巨大的专用车骨架经他的手被一点点焊接起来。
“我是从辅助电焊工成长起来的,参加梁山好‘焊’培训后,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收入也越来越高。”如今,40岁的李敬海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济宁市技术能手、济宁市首席技师。
在梁山县,像李敬海这样在工会帮助下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产业工人日益增多。近年来,梁山县总工会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采取“产业培训+实训就业+技能竞技”模式,着力培育“梁山好‘焊’”特色劳务品牌,助力全县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提技增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近日,在梁山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山东水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正在操作自动化焊割设备,一旁的山东省劳动模范、济宁工匠邓祥祥为职工提供详细指导。
邓祥祥是梁山县首批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队长,在他看来,工匠学院的课程设置必须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梁山是传统的专用汽车制造集聚地,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开设了精密机械加工、焊接技术等专业课程。”邓祥祥说。
据了解,梁山县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有515家,年生产专用汽车达35万辆。全县从事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工作的职工达4万余人,吸纳了当地21.4%的农民工就业。
“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学院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邓祥祥介绍,随着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崛起,梁山工匠学院在近两年适时推出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等前沿课程。除了专业技术课程外,还开设了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课程,并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职工提供展示、推介平台。
实训效果扩散到更多领域
走进梁山工匠学院,映入眼帘的是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基地,80余台智能机器人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工具井井有条地摆放在两侧。
“我们为学员提供与行业前沿接轨的设备和技术指导,帮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梁山县总工会副主席代存义介绍,历经两个月的理论和实践锤炼后,工匠学院将为完成学业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组织考取焊工证书,表现优异者经考察后推荐就业。如今,“梁山好‘焊’”每年培训焊工约3000人,就业率达90%以上,人均年劳务收入达10万元左右。
除了让当地农民工受益,梁山县还致力于将实训效果扩散到更多领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是济宁市的援疆定点县,2024年7月,来自英吉沙县技工学校的师生一行22人特地前来参加了两期“梁山好‘焊’”实习实训班。“我们想通过本次实训探寻技工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促进本校的焊接专业成为喀什地区的优质品牌。”带队老师克日木江表示。
多举措壮大劳务品牌
2024年11月,在济宁市“技能状元”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上,来自梁山县的参赛选手在机器人操作与焊接、焊工等赛项取得优异成绩,让“梁山好‘焊’”特色劳务品牌声名远扬。
“我们在县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鼓励职工参赛,对获奖个人进行绩效奖励。同时,组织69名骨干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公司一线技能岗位,特别是特殊岗位用工难的问题,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山东水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刘燕华说。
为进一步帮助技能人才就业,2024年以来,梁山县建立技能人才数据库,依托乐业水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组织辖区企业通过“技能培训+现场招聘”推荐安排就业岗位,在乐业水泊网站开设“梁山好‘焊’”招聘专区,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代存义表示,希望通过多元举措更好展示“梁山好‘焊’”的技能水平,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为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