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过期撕拉片卖3000元# 是情怀还是智商税?】#撕拉片会不会成为下一个CCD相机# 近日,因鞠婧祎、刘诗诗等多个明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撕拉片照片,使得撕拉片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那么撕拉片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值得每盒高达3000元的高价吗?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众的讨论。撕拉片,顾名思义,该类照片经过专业的撕拉片相机拍摄后需要手动拉出相纸,等待照片显影后撕开,才可得到一张我们熟知的相片。而一张完整的撕拉片由拍摄感光的负片和带有药水包的成像正片组成。但无论是撕拉片相机还是撕拉片本身,都遭到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据公开资料显示,当下最为热门的富士FP-100C彩色撕拉片早在2016年便宣布停产,这就表明,目前所有的撕拉片均已过期。而该型号的撕拉片,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价每盒1500-3000元不等,且均标注“不退不换”、“不保证成像”等。甚至许多商家在宣传时也着重标注“先到先得”、“拍一张少一张”等稀缺标签。那么经过这次撕拉片热潮,撕拉片是否会重新恢复生产呢?据扬子晚报报道,2016年富士宣布停产撕拉片相纸后,DOC Kaps公司曾多次联络富士公司提出详细合作方案试图延续撕拉片,但最终没有成功。近几年Supersense工作室众筹重新生产了ONE INSTANT撕拉片,不过价格不便宜,购买渠道也比较有限。实际上,对于复古照片的“文艺复兴”,撕拉片并不是首例,比如CCD相机就在2024年重新流行,许多用户追求其带来的“自然磨皮”效果和因低画质带来的朦胧美感。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CCD相机销量同比增长15倍,Z世代购买量增长20倍。可随着CCD相机的热潮退去,不少网友发帖称屏幕中的成像与实际导出完全不一致,且部分导出的图片模糊不清,使得当下CCD相机再次陷入沉寂,撕拉片与CCD相机一样,成为人们因情怀、社交等因素而购买的阶段性产物。无论是撕拉片还是CCD相机,其高价背后均是“稀缺性”与“情绪消费”的合谋。消费者为其冲动付费的同时,却忘记了这些特性带来的弊端。这些物品是否值得,每个人都对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消费者都该选择理性消费,不要为冲动“买单”,时刻清楚自己的需求,避免陷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