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活动室举办,清华大学学生教社区青少年分辨人工智能(AI)生成的虚假内容。这是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新增项目“文明e行”的首场活动。
“视频里,男孩脸上的眼泪、灰尘和表情都挺真实的。”
“可是仔细看,眨眼的动作不太自然。”
社区活动室里,大学生播放了一段“男孩被埋地震废墟”的视频后,引发社区青少年热议。讨论告一段落,主讲人、清华电子系博士生刘国豪总结:“大家果然都有火眼金睛,这就是一段AI生成的虚假视频,有很多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