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殖场到直播间,从泥土路到亮化路,昔日的传统村落现代化气息浓厚。近年来,邕宁区联团村坚持党建引领,生态养殖、电商带货、民生基建三大板块协同发力,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农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走上了一条生态宜居、富民兴村的发展之路。
“现在有了‘技术攻坚队’,鸭子存活率从70%提到了95%。”联团村养殖户韦文实指着新扩建的鸭棚感慨道。
2024年初,联团村的多个养殖场出现鸭苗死亡的情况,韦文实就找村干部帮忙解决这一难题。联团村党员韦文佳牵头成立“禽类养殖技术攻坚队”,联系专家指导农户改善鸭棚,帮助养殖户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如今,这支“土专家”队伍已帮助联团村解决养殖技术难题40余个,全村禽类存栏量突破30万羽,户均增收超3万元,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联团村还通过新农人激活富民引擎。2023年初,村民韦宏人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新农人数字营销培训”,系统学习了直播带货,开始通过直播间销售家乡的农产品。如今,他的直播间单场销售额最高突破5万元,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带货达人”。
在韦宏人的示范带动下,村里有5名年轻人陆续加入电商创业队伍。他们组建了直播团队,整合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产地直发+冷链配送”模式。2023年,这支“联团生态禽品”直播团队线上总销售额突破150万元,为联团村的农产品打开新的销路。
每当夜幕降临,联团村村内道路旁的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村民在这柔和的灯光下悠闲地散步,共享和美生活。此前,有群众反映夜晚部分村里道路很黑,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第一书记黄军保组织村“两委”班子研究解决方案,完成400余盏太阳能路灯的修建工作,实现了村内道路亮化全覆盖。
“这些路灯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咱们老百姓的心。”村民黄如冬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通过干群协力,联团村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实现医保参保率100%,还通过企业结对开发保洁员、光伏维护员等公益性岗位,让23名留守老人、妇女实现“月月领工资”。
在联团村,党员卷起裤脚干实事,电商青年在直播间推销农产品,村民享受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便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乡村振兴,既要青山变“金山”,更要民心聚“同心”。
本报记者余秋兰
通讯员黄惠 梁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