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暖心新娘”杨赞旭
从内心出发 做有意义的事
杨赞旭参加农产品展会。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孙 青
杨赞旭没想到,自己的婚礼会收获如此高的热度。
4月22日以来,“河北新婚夫妇捐款16.6万元助学”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杨赞旭、董阔这对“95后”夫妻被众多网友点赞。
聊起上个月的婚礼,杨赞旭告诉记者,筹备婚礼时,她和爱人就商量着怎样把婚礼办得更有意义。“我俩是中学同学,一起在辛集育红中学学习、成长,很想为母校做些什么。”杨赞旭说,俩人一合计,给母校写了封信,询问学校有什么需要。
老师告诉他们,学校缺少科技实验室和相关设备。相识于科技竞赛的杨赞旭、董阔,决定简化婚礼流程,省去彩礼、三金、订婚宴。双方父母一致同意,还给予了一些支持,一起将16.6万元善款捐给河北省希望工程,在包括辛集育红中学在内的4所中小学建设“科技萌娃”实验室。
“与其把积蓄用在婚礼的热闹中,不如让它照亮孩子们的未来。”杨赞旭觉得,这让自己的婚礼有了最好的纪念。
熟悉杨赞旭的人知道,这是个暖心负责、有主意的姑娘。
5月6日,“五一”假期结束后开工第一天,杨赞旭早早来到公司,安排发往马来西亚的一批订单出货。
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英语专业的杨赞旭,如今在辛集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曾经她的梦想是考研,到城市安家,这样的人生规划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
那一年,杨赞旭前往吉隆坡,在马来亚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一次与家人通话中,杨赞旭得知,老家的梨滞销,一箱17公斤的梨,还卖不到一个纸箱的价钱。
杨赞旭觉得心疼,便开始琢磨:热带国家不产梨,能不能把家乡的梨卖到吉隆坡?她做了50张小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电话、邮箱,拿着家乡产的鸭梨、皇冠梨照片,到当地果品批发市场挨个档口“求合作”。没想到,第二天一位华人老板打来了电话。
“我的英语没问题,但外贸知识不太懂。”杨赞旭花了一周时间,把货物品控、运输代理、商品检验检疫、海关清关、银行开户等信息流程理顺,顺利拿下订单。“20吨的集装箱,从装上车,经过十多天海运,到客户提货,再到最终梨农收到货款。那一刻,我悬了20多天的心才放下。”杨赞旭说。
做完第一单,杨赞旭回国继续学业。然而接下来的产销季,梨农们再次找到她。
“我还是一个学生,没啥启动资金,大一点儿的销售业务还开展不了。”杨赞旭想婉拒。然而,梨农们告诉她:“我们相信你,愿意把梨先赊给你,挣了钱你再给我们。”
大学毕业后,杨赞旭返乡创业,正式筹备起贸易公司。她结合当地实际,建设新标准生产模式,与种植大户签订合同扩展货源,还对梨农开展免费培训。7年来,她的生产基地每年向国外销售6000多吨梨果,累计带动2000余户果农增收。
这些年,杨赞旭也曾遇到外出工作机会,但她仍选择留在家乡,经营自己的果品贸易公司。
“无论什么时候,做好事,从内心出发,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跟果农们待久了,杨赞旭心里越来越放不下他们,她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到田野,扶农助农,一起书写田间地头的新故事。
上一篇:定向运动有何来头?
下一篇: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