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一个有着26年历史的商品房小区西部名都花园,通过党建引领小区“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公共收益反哺小区的创新路径。以公共收益“阳光账本”盘活家底,实现了小区公共收益归集补充维修资金第10次分配,累计向业主分配维修资金258.87余万元,全面激活小区公共收益利用效能,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诠释着“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西部名都花园小区始建于1999年,曾是西部集团开发的首个标杆商品房小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建筑与公共设施逐渐老化,维修更新的巨大资金缺口曾是困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雪萍的一块“心病”。但如今,名都花园小区不仅化解了商品房小区维修更新的资金缺口问题,更新了小区的公共设施,也让业主“钱袋子”鼓起来,名都居民区党总支有自己的“三步法”。
第一步,选好“当家人”
名都居民区党总支注重强化居民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带动“三驾马车”有效协同。2023年,西部名都花园新一届业委会成功换届,小区业委会7名成员中有3名是中共党员,居民区第九党支部书记曹志昂勇挑重担,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业委会如同小区公共收益的 “守护卫士”,对小区所有公共收益进行全过程监管,按合同约定分成后的收益部分,毫无保留地全部用于补充小区维修资金账户。
第二步,厘清“家底账”
名都居民区党总支始终将群众利益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一届业委会班子走马上任后,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全面厘清小区的公共收益资产和出租收益,列出一本“家底账”,比如:房屋租赁费、停车费和电梯广告、快递柜等自助设备入驻缴纳的租金。小区收益分配透明化,让业主切实感受到业委会的规范化履职,也让他们看到了小区公共收益的规范管理,有效减少因“钱款去向不明”引发的猜疑和矛盾,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步,激活“共治力”
从社区治理的全新视角来看,公共收益归业主,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参与度,吸引了他们自发关注小区的物业管理和运营情况,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居民区党总支、小区“三位一体”,定期组织召开“双业红”联席会议,借助业主微信群,广泛征集小区业主意见,梳理资源、收集需求,形成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用好小区公共收益,反哺社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业主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高涨,形成良好的自治共治氛围。
在名都花园小区,公共收益在党建引领下,正化作点点滴滴的滋养,回馈着这片美好家园。
2023年,小区安装近80个监控摄像头。2024年,小区高层住宅楼门栋公共部位粉刷、更换照明设施,涉及3个门栋,共41层,粉刷墙面达7843平方;高层住宅安装近20个防高空抛物监控;小区补种、调整绿化380平方。2025年,多层住宅更换公共走道LED照明灯424个,涉及39个门栋;安装楼栋指示牌27块。
公共收益归业主,是对业主合法权益的有力捍卫,更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难得契机。“我们要在阳光透明、集体共治的模式下,将小区公共收益的收、支、存全过程阳光透明,充分尊重每一位业主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名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雪萍表示。今后,名都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推动“双业红”高质量运转、用好公共收益“切入点”,扩大民生服务“工作面”,切实把党的工作有效融入业委会、物业,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原标题:《如何让公共收益成为明白账?普陀这个小区探索“三步法”→》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