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日前,贵州经济一季报出炉,GDP同比增长5.3%,实现“开门红”。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比2024年高出4.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4%,比2024年高出10.4个百分点。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劲松在接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技术产业的强劲表现,意味着贵州坚持创新驱动,正不断突破对传统要素的依赖,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记者:我省固投增长的背后,与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等因素是否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陈劲松:一季度固投加速回升的背后,体现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深度推进和新旧动能的转换。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宁德时代、奇瑞等重大项目的落户投产,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正形成新的增长点。
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产能扩张需要持续的投资驱动,新一轮的投资驱动必定会引起新动能的持续增长。一季度,我省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0.7%、环境监测治理投资增长8.9%,显示了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双轮驱动下的服务业开启了高端化转型。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中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记者:一季度投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在持续加力,这为我省经济实现“开门红”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陈劲松: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加力,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劲表现,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速的提升,更加快了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重点领域的投资带动了生产效率和附加值的提升,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贵州制造业在全国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韧性。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将有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如在电子信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的增长意味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通过碳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造经济效益,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向贵州集中。如华为云全球总部落户贵安新区后,配套的芯片设计、软件服务企业正不断集聚。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固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反映出贵州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扶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外资流入。
记者:当前,全省着力培育投资增长新引擎和经济发展新动能,这将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供给带来哪些机遇和转变?
陈劲松:我省着力培育投资增长新引擎和新动能的过程,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堆积”向“创新网络”升级。
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新能源电池、新材料装备等新兴产业投资增长,传统的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将转向比拼技术,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
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高技术产业,如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投资增长为民企提供了新入口,如华为云、腾讯云在贵安新区的配套服务商参与了数据中心建设,其他民营企业也可凭借其灵活性抢占市场,在环保监测设备、智慧农业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民营企业有望成为创新的生力军。
银行应主动作为,发挥资源配置核心枢纽作用,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绿色治理、技术创新等提供“研发贷”“专利质押融资”“生态补偿贷”“税务贷”等金融产品,积极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