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装了手机App,再也不怕没带钥匙;有了蓝牙定位,车子也不怕丢了。”一位消费者三言两语间道出了新一代电动自行车的聪明。感应解锁、一键寻车、边撑智能断电……从传统驾驶到智能驾驶,电动自行车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跃升的缩影。
把视线拉长,就会看到,聪明的车背后连着聪明的厂。每12秒就有一台电机下线,每25秒就能完成装配一台新车,在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从钢管到车架,从轮胎装配到整车下线,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将工厂的“智”感拉满。
传统制造业向“智”跃升,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结果。
一件产品之所以能从传统走向智能,靠的不只是某项新技术“点石成金”,而是组成这项产品的各种零件同步迭代。着眼供给端,“智”变不仅源于一项项技术创新,也源于产业链条、产业体系的升级。爱玛总部项目落地天津后,带动了高新产业园内几十家配套企业、12类零部件产品升级换代。从产品看产业,只有“智”感传递到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汝之成果”成为“彼之资源”,传统产业才能脱胎换骨,迈入新境界。
“智”变,也来自消费端的推动与反哺。随着时代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但原来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进一步升级。“现在,购买智能高端车型的顾客占比大概在60%。”一位电动自行车门店的负责人说。自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以来,天津各大门店累计销售电动自行车4.2万辆,企业产能再次释放。制造业升级,创新是第一动力。“新”的内涵丰富多元,既包括技术之新、产业之新,也包括新需求、新场景。技术之根在于新,创新之本在于用。沿着消费需求这根“线”,为新技术找到更多应用场景,多种“新”相互契合,激发新的增长点,能够形成消费反哺制造、制造优化供给的良性循环。
从技术突破、生产提速,到更懂人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由制向“智”迈进的空间其实很大。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之力渗透到产销全流程,新质生产力成势处,“智”变的故事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