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省国资委
浙江省围绕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对标对表,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强监管,确保以高质量的国资国企改革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查漏补缺补短板,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以工作台账为重要抓手,以改革实效为检验标准,查漏补缺,狠抓落实攻坚,防止“纸面”改革和“数字”改革。一是完成好规定动作。以中央方案和浙江方案为基础,全面自查自纠,逐一对账盘点,对各项任务进度进行再评估再检验,确保经得起检查、进度服从质量;对当前滞后的改革任务,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抓好落实,确保不遗漏、不拖延、不掉队。2024年,浙江改革任务主体完成率83.5%。二是完成好自选动作。积极推进区域性综改试验扩围提升,加强多级联动、先行先试,复制推广基金投资、存量资产盘活等经验做法,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融合发展。用好浙江民营经济金字招牌,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企民企项目合作、创新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完成好新增动作。注重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等新部署新要求相衔接,落实好浙江《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破题、突破。
打造成果作示范,推动“攻坚表”变“成果表”
围绕“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使命,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力争取得一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标志性硬核成果,提高改革的可感度。一是力争在科创策源能力提升、战新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落实深化科技创新一号文件、人才政策新十条等措施,支持白马湖实验室深化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打造省属企业牵头、高校共建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推进省机电集团与中国商飞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攻关大飞机复合材料技术瓶颈。构建国企基金赋能双创融合新模式,以国资基金长期陪伴、要素保障助力培育“杭州六小龙”等科创企业。二是力争在重要资源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全面加强煤电气运等基础保障,推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把握“两重”“两新”窗口期,适度超前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争取2025年完成总投资1900亿元,推进制造业大规模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三是力争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省属企业与山区海岛县“1+1”结对帮扶机制,构建“一县一企一组团”合作新模式,滚动更新山区海岛县重点合作项目库,每年投资超100亿元,加快放大伞状医康养联合体等实践成果,努力打造更多新样本。
完善机制抓落实,促进改革落地生根
把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保持高位推进,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落地生根。一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压实主体责任,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用好工作台账和量化指标表等工具,强化难点攻坚,针对进展滞后或成效不足的改革任务及时预警提醒,完善定期会商、清单管理、闭环销号机制,督促责任主体倒排计划、挂图作战。开展考核和督查,把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属企业综合考核,组织开展全省深化提升行动专项督查,确保浙江改革收好官、高质量、走前列。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浙江省国资委会同浙江省人大以专项监督的方式推进省属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借力督促政府解决国资国企改革中的重点难题。进一步发挥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系统总结提炼改革实践经验,在投资管控、中长期激励、责任追究、风险管控等方面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以承接国务院国资委分类分层推进企业董事会建设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推动改革穿透基层,宣传推广一批国企改革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形成典型引路、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