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程峰在对车辆进行测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凯露 摄4月30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发布,贵阳经开区技能人才——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峰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
记者来到奇瑞万达总装车间时,工人正忙着装配车辆,这批新能源客车即将交付给尼泊尔客户。而程峰正专注地进行车辆四轮定位测试,这是客车生产的最后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客车调试班组长,程峰正是怀揣一颗匠心,在当好出厂“把关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贵阳汽车制造领域知名“医生”。他每年助力800辆客车顺利交付,涵盖30多种车型,并于去年获奇瑞集团“年度工匠”称号。
钻研技术 助力新能源客车发展
程峰大学学的是汽车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2010年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和安徽从事汽车制造多年。2018年,奇瑞万达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主要精力集中在新能源客车制造方面。也是这一年,程峰来到贵阳,成为奇瑞万达底盘调试技术人员。
“虽然从业多年,但我的经验都是关于传统燃油车的,很多经验放在新能源客车上不完全适用。”程峰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辅助驾驶功能逐渐应用到汽车生产上。最初,面对这些新技术,程峰和团队成员有些无从下手。“在汽车制造领域,经验是在长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淀出来的。”程峰和同事重新开始学习,跟着研发图纸,不断学习摸索、调试研究。
凭着一股对技术肯钻研的精神,程峰不断突破并掌握新技术,成为经验丰富的“汽车医生”。目前,对于新车型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0%以上他都能准确判断根源,并快速找到解决办法。
之前,销往芜湖的一款客车出现轮胎异常磨损、车辆跑偏等问题。程峰和售后、技术人员一同前往芜湖,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由程峰主导重新做四轮定位,反复调试,成功解决问题。这次难题的解决,直接推动了奇瑞万达客车试验能力提升。“以前,公司没有四轮定位设备,试验依赖第三方机构,这次解决问题后,公司引进相关设备,提升试验能力,将质量‘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程峰说。
通过多年钻研,程峰已熟练掌握客车调试各项技术。进入公司以来,他参与了奇瑞万达所有试制样车的生产和改制,协助公司完成各种新车型生产资质和公告申请。他还建议公司引进智能调试技术,借助AI故障诊断系统,让故障排查时间缩短30%以上。
在程峰等“汽车医生”的努力下,奇瑞万达的新车测试、认证顺利通过,产品型谱不断丰富,成为贵州省唯一拥有整车资质、新能源资质、氢能源资质的客车制造企业。
带头“找茬” 助力企业现代化转型
与小轿车生产模式不同,大客车多属于定制化生产,从零部件到工艺往往要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生产成本更高。为平衡好高质量和高效率、低成本之间的关系,奇瑞万达不但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还推行合理化建议机制,激励员工大胆找问题、提建议。
程峰积极带头落实合理化建议机制,和团队成员聚焦降本、增效、提质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合理化建议。他说,这种“全员找茬”的方式,形成了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
其中,在加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冷却液方面,以前公司采用手动加注、多次排空的做法,耗时费力,还得专岗专人操作,单台车加注耗时60分钟。通过合理化建议,公司引进机器排空加注技术,单台车加注耗时减至8分钟,效率提高87%。
在大客车转向油加注环节,以前人工加注转向油需要手动排空,时间长、效率低,还常常导致油液外溢。在程峰的建议下,公司对原有加注机进行提升改造,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每年还可节约设备采购成本近10万元。
在轮胎分装环节,过去外包给第三方,生产还得预约时间,经常出现不可控因素影响生产,而且外包单台车成本高达150元。在程峰及团队的努力下,企业现在自己进行轮胎分装,单台车成本降低75元。
人才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这些年,贵阳经开区联合奇瑞万达,通过技能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培育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
程峰积极帮助青年人才成长,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了5个徒弟,其中一人已成为优秀班组长。
在这场降本增效革命中,程峰带领团队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生产,在促进企业现代化转型的同时,还提升了团队作战能力。
2022年,公司需交付紧急订单,可人员全部处于防疫隔离状态。程峰带头联系公司附近的生产人员,组织40余人住进办公区,共同奋战20余天,确保了订单的顺利交付。
直面挑战 助力企业海外布局
今年一季度,奇瑞万达海外订单同比增长了不少。然而,由于交付周期非常短,给生产团队带来了不小挑战。
首个挑战是人员短缺。车间约有100名工人,按照常规生产节奏,日产量为3.5台。为确保订单按时交付,车间团队齐心协力推进生产计划。程峰在完成调试岗位本职工作的同时,带领团队成员灵活调配,针对生产人员薄弱环节,实行一人多岗、紧密协作,提高日产量,保障了海外订单顺利交付。
第二个挑战是新车型带来的新问题。今年一季度交付的一批新能源中巴车,因为是按照客户新要求定制化生产,在制动方面出现跑偏问题。为解决难题,程峰带领班组成员对车辆进行精心调整,并更换了相关零部件,让情况有所改善,但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随后,程峰迅速组织团队,与研发、技术部门携手开展排查,最终找到了问题根源,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订单得以顺利交付。
第三个挑战是海外标准差异。开拓海外新市场,往往意味着需遵循不同的标准。针对海外订单,程峰带领团队对客车新配置进行调试,做好相关测试及标定等工作,确保辅助驾驶系统能够适配当地环境。通过程峰团队的努力,奇瑞万达的出口车辆顺利达到欧盟认证标准,助力“贵阳造”客车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今年,加上国内、国外市场,奇瑞万达计划完成3000台客车制造。
“调试作为车辆出厂的最后一道质量防线,十分关键。”程峰说,自己将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成员,为客车“把脉问诊”,确保产品高质量交付,助力企业扩大市场版图。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汽车医生”程峰:当好质量“把关人” 守牢企业“生命线”》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