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再过一个月,我省七万余名考生即将踏上高考征程,为自己写下壮丽的青春答卷。日前召开的2025年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我省高考报名75141人,比去年增加1045人。当高考倒计时悬挂讲台上方,意味着备考冲刺已经来临。最后一个月该如何科学复习,心态该如何调整,不少考生及家长迫切需要名师指导。即日起,本报开通“2025高考直通车”栏目,邀请省内高中名校名师和相关教育专家,分析总结我省往届高考各学科考点、题型变化等,为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提供科学指导,助力考生圆梦高考。
本报讯 语文作为高考第一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取得“开门红”,科学备考是关键。本报“2025高考直通车”首期邀请海南华侨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马青为广大考生提供备考指导。在马青看来,最后一个月的语文复习应当聚焦“四种能力考查”,在回归教材、查缺补漏的同时,侧重提升信息筛选与整合效率,以适应语文卷面总阅读量逐年加大的趋势。此外,考生还应强化“答题时间训练”和“答题规范意识”,确保考试不慌乱、不犯低级错误。记者 王小武
关键词
卷面分析
阅读量加大 或加入“修改错别字”新题型
马青介绍,高考语文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四种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本解读能力、表达应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积累。对前三种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题型及作文;对文化素养积累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性默写,这类题型虽然所占分值不多(一般为6分),但大部分考生只要平时认真背记都能拿分。
“语文试卷命题兼具稳定性与创新性。”马青在对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难度趋势分析时表示,海南高考语文科目多年来均采用全国卷,难度系数稳定在0.58左右,不会有太大波动。同时,卷面分值分布及题型也相对稳定。马青指出,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语文试卷呈现出“阅读量逐年加大”的显著特点,双文本成新常态。“前些年各种阅读(古诗/实用类/文学类/文言文)的材料常见单文本,总阅读量只有6000-7000字,近年逐渐变成双文本甚至三文本,总阅读量增加至9000字,今年可能达到甚至突破10000字。”马青说,阅读题的另一发展趋势为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多材料组合)占比有所上升,这些变化要求考生必须提升信息筛选效率以及跨文本整合与思辨能力,建议考生应在最后的备考阶段熟练掌握三层文本分析法(字面层面/隐含层面/文化层面)。
马青表示,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考生还应注意两个新变化:一是新课标背景下,情景化命题比例有所提升,预计占65%;二是作文审题门槛降低,但对立意深度的要求会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的九省联考试卷指向性可推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可能加入‘修改错别字’这一基础题型。”马青说,该题型虽然只有2分(预估),但高考一分可刷掉几千人,越是基础分越要确保拿到。
关键词
备考策略
回归课本应有所侧重 要培养答题规范意识
马青对考生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备考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回归课本。马青表示,近三年来,高考语文试题逐渐回归课本,强化课本与命题之间的联系,因此考生必须在备考阶段认真回归课本,哪怕是老师平时没有讲过的课文也要过一遍,起码要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和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可借助工具书)。
“回归课本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比如教材或老师要求必背的文言文,必须逐字逐句复习,弄懂每个字、每句话的准确含义及意境。”马青提醒,有些高考试题往往让考生将阅读材料与课本相结合,比如问阅读材料里的某句话与某篇课文的哪句话意境相似,很多考生都会答错或想不起来。
二是查缺补漏。考生应认真温习做过的习题及段考、月考试卷,回顾错漏点,有的放矢地加强薄弱板块知识点或题型的练习。马青提醒,对于薄弱板块知识点,考生应重点做好笔记,反复温习直至记牢、弄懂。
三是强化“答题时间训练”。考生在练习答题时应严格对照高考时间表,不断提高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的答题速度和答题能力。比如严格要求自己在多长时间写完一篇作文、多长时间答完整张试卷。
四是强化“答题规范意识”。“有些考生在练习答题时总是认为练习而已,没必要太认真,缺乏答题规范意识,结果到考试时往往会看错题目、写错别字、错位答题等。”马青建议,考生应把每一次测试和练习都当作高考来对待,不论是书写、涂卡还是审题都要特别认真,争取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五是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写作素材,尤其是经典案例的整理,比如记录下屠呦呦等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严谨作风、不惧困难等多种优点和具体事例,培养自己写作文时的放射性思维。“需要提醒的是,部分考生在备考阶段往往会走进某些误区,比如‘刷题依赖症’。”马青特别强调,最后10天应启动“凝神模式”——多看、少做,停止盲目刷题,转向错题本深度复盘与答题节奏固化训练。
此外,部分考生盲目认为语文科目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不同,不能通过背公式、记原理来快速提分,因此在语文复习上抱有“无为”心态,这亦是不可取的;还有的学生在备考阶段过度依赖答题套路,但语文科目的很多开放性试题并无套路可循,真正考试时这类考生就会无所适从,答非所问。
关键词
考试心态
放平心态很重要 阅读文本读不懂也可以答对
高考首科考得不好,可能会给部分考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继而影响后续科目的正常发挥。对此,马青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调整好心态,以平和心态应对高考。
马青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往事。有一年高考后她根据标准答案自己估分,结果那年的试卷难度远远超出她预期。“我估摸自己只能考一百零几分,结果我作为一名老师都考不到110分,我的学生又能考多少分呢?”后来高考成绩放榜,全省语文高考分析会后她才知晓最终数据——那年海南5万多名考生,语文成绩(原始分)90分以上仅1000人,90分以上换算为700多分,100多分换算过来则超800分。“海南高考成绩是换算分,与考生排位有很大关系。从那之后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你觉得题目难,其实大部分考生也一样。所以说,平和心态很重要。”
至于考场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马青表示,语文考试一定要注意审题,仔细读懂题干,有的题目答案就藏在题干里。“比如最近联考有一道题,问的是‘这篇科学论文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考生只要认真读题,很容易就联想到‘严谨性’‘准确性’‘逻辑性’等答案。”
其次,语文阅读题有一个规律,“文本难则题目简单,题目难则文本简单”。因此,考生千万不要因为看不懂文本就放弃。有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虽然晦涩难懂,但题目的问题往往很简单,只需认真阅读题干就能在文本里找到对应或相关的答案。
针对作文,马青提醒广大考生谨记一句话:写“对”比写“好”更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写对就是审题正确,完成就是字数基本达标。有些考生过于对文字精雕细琢,结果考试时间结束作文还没写完,十分可惜。”马青表示,高考作文评分往往与字数(或篇幅)有很大关系,比如两篇作文都不跑题的情况下,字数达标的作文大概率会比字数不达标的作文得分高。
“总的来说,考生在备考阶段要树立‘有所为’的思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进行科学复习和训练。但在考试期间务必放平心态,不为一道题、一科目患得患失。祝愿广大考生旗开得胜,逐梦未来!”马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