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4月底,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暨高校优秀作品展演正式启动。5月6日下午,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2024年度特等奖剧目、南京理工大学原创话剧《献身》,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
“理工人”出演“理工事”,《献身》的演职人员是通过校园公开招募,在师生中选拔出来的。该剧以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用6个独立篇章,再现99式坦克总师祝榆生、中国火炸药之王王泽山等人的真实故事,展现南理工“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担当。演出前,多位师生主创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表示,通过话剧排演,自己对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有了更深刻认识。
南京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本科生王海天在剧中饰演李中华。王海天告诉记者,当时在学校公众号推文里看到70周年校庆话剧《献身》招募演员,好奇心驱使下他去报名,通过面试,最终得到了李中华一角。巧的是,李中华也是弹药专业,与自己专业关联度很大。创排和演出中,他也对南理工的人和故事有了更多更深了解,也希望能讲给更多人听。
陈少轩是化学与化工学院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他在《献身》中饰演朱钢,朱钢原型是99式坦克总师祝榆生,人称“独臂总师”。
“参演《献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一辈军工人为了国家献出了身心,即使身躯残缺,但他仍有一颗完整献身国防的心。朱钢这一角色注定是我大学生涯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让我有了投身国防事业的血性,这对我更重要。”
李鹏程是自动化学院辅导员,他在《献身》中饰演岳法同,他告诉记者,这个人物是虚构的,通过他的视角来见证南理工的发展变迁。
“每一个南理工人从入学就知道南理工的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我们可能是唯一一所把‘献身’纳入校训的高校。很多学生入学时不一定抱着报效祖国、投身国防事业的梦想,但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有了这样的理想和目标。”李鹏程告诉记者,大学生们这一“思想钢印”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除了课程、校园军工文化实景如兵器博物馆等,也包括如《献身》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
李鹏程自己本科、研究生都是在南理工读的,看到学校招募《献身》演员时,他很兴奋,“一方面,我很想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也是资深剧迷,每年看三四十部戏剧,所以就特别想参加话剧演出,“在创排中,我也确实对办学历史,当前学校承担的职责使命等,有了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
南理工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主任王卫平表示,南理工之所以要倾力打造原创话剧《献身》,就是想通过舞台剧这种艺术形式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建校70年来形成的“强军报国为精髓、献身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基因,南理工的大学精神并不仅仅是通过人为总结凝炼出来的,而是一代代理工人身体力行奋斗出来的。这种精神有一个共同且明确的指向,那就是“献身”,即献身国防、献身军工、献身为党育英才、献身为国铸重器。
话剧《献身》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图谱的描绘,更是面向未来的展望:用“献身”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和科技工作者走好新时代强军报国之路,为推进强国强军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王卫平表示,接下来,要继续打磨剧本,通过更多情节让人物角色更丰沛。而学生们会毕业,所以还要制定传承计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