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关键环节和有力支撑。
近年来,苏州职业院校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打破仅针对单一企业、单一岗位的传统订单班壁垒,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让产教融合更有深度和广度。
截至目前,此类“订单班”“冠名班”和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达398个,与近400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探索出对接产业、辐射行业的新型订单班育人模式。
机制破题
重塑产教融合供需链
去年从苏州市职业大学毕业的林文如今已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的初级实验员。博士、硕士扎堆的地方,大专生能做点啥?这是林文刚入职时的担忧。但很快,他发现自己是研究员的左膀右臂。“许多精密仪器的操纵和实验过程并不是研究员的专长,他们提出研究思路,我们来协助完成实验过程。”林文举例,最近他所在的团队在进行光刻研究,需要精细地进行图形转移实验,实验单位极其微小,每次实验都是林文和研究员组队才能完成。
自2009年起,苏州市职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携手合作,培养集成电路技术工程师,为纳米所充实研发力量。十几年来,校所联合培养了200多名工程师,其中近40人留在纳米所工作,2人已获高级职称,9人获得中级职称,更不乏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金鸡湖双百人才等荣誉获得者。
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赟介绍,IC制造所需的超净间建设、运营均需要极高的资金支持,光刻、测试封装等众多生产设备价格昂贵,一般高校内的设备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依托校所合作,苏职大构建了“校内实践基地+纳米所加工平台+纳米所辐射企业”的三级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体系,打造“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师资团队,整合“教学-研究-工程”项目,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贯通全产业链服务。
苏州市职业大学着力构建“政企校社”四维协同机制,2025年设立校企“双理事长”制产教融合委员会,联合260余家单位共建发展联盟。发布《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地方标准,参与制定先进半导体行业技术及人才需求白皮书,形成“标准引领+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规范化运作体系。这种政府统筹协调、行业深度参与、校企共同治理的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传统产教合作中的权责不清、供需错位等问题,推动产教融合从形式合作转向实质联动。
平台筑基
畅通协同创新中轴通道
20多年里,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以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引导学生培养方向,课堂设在车间一线,生产融入教学场景,累计培养上万名企业急需技能型人才。从最初为满足落户德企的用工需求,到多年探索形成“双元制”本土化应用的太仓特色学徒制。
从服务企业用工需求,到形成品牌效应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太仓中专率先拥抱“双元制”,推动“双元制”在太仓落地生根结新果,把企业由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方”,转化成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方”,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双向对接、双向促进、双向融合,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于企业,招生即招工。“双元制”与普通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岗适配。通过双向选择,学生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成为该企业“准员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太仓中专实行“一对一”和“一对多”合作两种模式,整合资源定向培养。
于学生,毕业即就业。学徒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在企业进行技能学习,并在相应生产岗位开展工作实训,获取国内文凭的同时,考取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就能在签约企业就职。
最新统计显示,太仓德资企业已突破550家,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太仓擦亮了“中国德企之乡”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从太仓中专发端的“双元制”本土化实践,逐渐在省外职教体系中遍地开花。依托国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太仓中专联合企业开启“企—校—校”跨区域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舍弗勒培训中心建设经验已在宁夏、湘潭等地推广……在更广袤的发展热土上赋能现代产业体系。
“职业教育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太仓中专党委书记丁亮说,唯有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方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协同共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学习借鉴到融合创新,学校特色办学与城市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同步成长,在校企合作中,太仓中专逐渐成长为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太仓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竞争力。
育才成链
打通人才供给最后一公里
“你这道接口处理得漂亮!”在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项目班的课堂上,老师正指导学生开展实操,同学们佩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神情专注。
德国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职业教育项目是全球性校企合作项目。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始于2009年,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为汽车涂装行业输送了近300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合作过程中,巴斯夫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新的喷涂技术及汽车信息资料、培训课程、喷涂实训方案导入教学中,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喷涂技术。”苏建交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吕翼峰说。巴斯夫德国总部专门为项目班开发了课程及配套教材,并指派企业工程师进校对教师开展培训,定期对核心教师进行技能评估,并参照德国标准建立教师培养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与企业技术迭代同步。
走进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实训中心,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涂漆、打磨等实操练习。墙壁上,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职业教育项目全国优秀毕业生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合作院校、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彰显了苏建交十多年来的育人成果。记者了解到,巴斯夫企业每年联合全国合作院校开展汽车维修涂装技能竞赛,将岗位能力要求直接转化为竞赛标准,让学生基于真实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同于单一企业订单班,在学生考核上,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由企业导师担任考官,学生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在拿到学校毕业证的基础上,还能获得企业的毕业证以及全球通用的资质证,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获得资质证后进入巴斯夫企业合作伙伴如丰田、奔驰等工作后,可以抵消一次企业内部的初级认证,缩短上岗培训时间,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丝滑过渡,形成技能提升到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吕翼峰说。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变的过程中,汽车涂装人才仍然是行业稀缺人才,目前,该项目班学员就业率持续保持在100%。
苏州教育将持之以恒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吸引力,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原标题:新模式新探索:苏州职业教育持之以恒深化产教融合 来源:苏州教育
下一篇:业内人士谈音乐节频频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