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武 王程超 郑宇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为1266万人、占比为9.96%,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83%,标志着广东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广东省各县域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将其纳入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前,广东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约2.15万个,养老机构约1651家,提供床位约21.31万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指标任务。
养老产业涵盖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用品、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积极发展县域养老产业,让县域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可以带动“银发经济”相关养老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广东省养老服务发展处于建设性阶段,城乡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要聚焦广东省经济结构与产业特色,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同时,联动养老产业纵深式发展,打造多维度、高关联、强保障的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县域养老产业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省共有122个县级行政单位,绝大多数GDP集中在百亿区间,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经济结构。目前,广东省相继出台了《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法规条例,为县域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构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而且可以打破不同县(区)之间的地域限制,整合县域间养老资源,形成广东省“大养老”市场体系。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相关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引领经济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还包括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建立跨县域的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发挥广东省不同县域地理和资源优势。借助便捷的高铁、地铁交通条件,构建“候鸟式”旅居养老新模式,推动跨区域休闲、文娱、医疗的养老一体化机制建设。同时,与当地职业技术院校合作,达成“校企订单班”的模式,培养满足智慧养老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县域养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通过制定统一的旅居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打造“粤养老”省级养老品牌,形成高质量养老产业体系。
依托自然资源优势
发展智慧养老产业
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的温泉点达300余处,占全国温泉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温泉泉水成分各具特色。例如,清远市佛冈县“氡”泉、韶关市曲江区“碳酸氢钠”泉、惠州市龙门县“氡铁”泉、江门市新会区的山泉水和海水的“双料”温泉等。适当泡温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心脏负担,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而且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现阶段广东省对温泉养老产业的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全国老年人对温泉疗养需求日益增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在拥有温泉资源的县域开发集健康监测、服务预订、社交互动于一体的智慧温泉旅居养老社区。通过智能手环、健康床垫等可穿戴及智能家居设备,实时采集老人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数据,并上传至数字健康监测平台。老人及其家属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健康数据以及预约温泉理疗、餐饮配送、医疗服务等。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温泉+疗养”的养老旅居品牌,实现县域康养与旅游产业互利共赢。
此外,韶关翁源、清远连山等山区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适宜于整合山区特色资源,打造集健康管理、生活服务、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养老+生态”疗养机构。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山区养老机构及周边自然环境中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浓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老人提供每日健康出行建议,提醒增减衣物、调整活动安排;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依据老人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与规划森林漫步、登山观光等户外活动。在产业推广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向潜在老年客户群体推送宣传信息,提供沉浸式养老体验,提高养老机构预订率;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全方位的养老产业,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协调、不适配难题;同时,利用养老产业带动县域旅游业、餐饮业、智能产品等产业发展,实现县域产业间的互利共赢。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健康养老品牌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降水充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粤北山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为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和花卉种植区;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产业。此外,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梅州市梅县区金柚、清远市清远鸡、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等县域具有一系列明星农产品。各县域可以结合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事体验等休闲养老项目,形成“种植+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模式,以生态农业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智慧导览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生态农业旅游路线规划和讲解服务。
此外,还要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搭建省级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整合各县域农业生态产品。平台通过分析老龄人口的健康数据,根据其健康状况和饮食需求推荐适合的生态农产品,将生态农业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区块链供应链管理系统,定期向全国各地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等场所提供有机蔬菜、水果和禽蛋等农产品,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另外,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适合老龄人口的预制食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推动县域间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增长。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下一篇:干就干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