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做风筝、包青团、编苇帘、制作水果拼盘……“五一”前夕,射阳县各学校师生家长同场竞技,非遗传承走进校园,创意满满地迎接“五一”到来。
春风拂面,纸鸢翩跹。4月30日,射阳县小学“巧手制纸鸢 劳动绽智慧”劳动技能大赛落幕。
参赛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分工合作,男生负责竹篾弯折、骨架固定等“技术流”操作,女生则专注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美学担当”。经过共同努力,一只只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同学们的巧手下诞生了。
风筝制作属于非遗文化。“今年是中国首个非遗年,我们设置了做纸鸢、包青团、编苇帘等多种非遗文化特色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文化自信。”射阳县小学校长徐海澜介绍。
在编苇帘现场,学生们在专业师傅现场指导下,裁剪、排布、穿缝、加固,形成连环锁扣。“我们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在学习编织苇帘技艺感受劳动乐趣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了这份珍贵的传统文化。”指导老师汪霞介绍。
“在把艾草煮水、揉进糯米粉、裹紧馅料做成青团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劳动操作技能,更感受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结束包青团比赛后,射阳县小学四(2)班学生李书涵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劳动小达人 生活大智慧”是射阳县小学劳动技能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该校每年都会根据不同时令,组织开展相应的校园劳动实践活动。“未来,我们还将拓展更多非遗文化劳动实践项目,深度融合课程体系,让非遗传承在校园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徐海澜表示。
射阳县码头小学组织开展了叠被子、整理书包、水果拼盘制作、蔬菜采摘等多个项目劳动技能竞赛。
在叠被子比赛现场,选手们动作娴熟,迅速将被子铺平、折叠、整理边角,不一会儿,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呈现在眼前。水果拼盘制作区更是创意十足,同学们将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巧妙搭配,制作出“花开富贵”“海底世界”等精美作品。“我参加的是整理书包比赛。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整理,这次自己动手才发现要把书本、文具分类放好还真不容易。不过,看到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书包,特别有成就感以后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射阳县码头小学学生姚佳佳说。
除了生活技能比拼,蔬菜采摘项目也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农耕的辛苦与快乐。
“我们举办这次劳动竞赛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团队协作和竞争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射阳县码头小学校长吉志勇说。
射阳县达阳幼儿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幼儿们有的体验门卫爷爷站岗的工作,有的体验食堂阿姨的工作等,在不同的体验中初步感受各种工作的不同意义。大班的宝贝们还化身小记者开展劳动节访谈。
射阳县盘湾镇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光荣的劳动者》亲子调查表,探寻劳动者的足迹。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劳动计划表,参与关灯、整理图画书、照顾花草、打扫卫生等劳动实践。
通讯员 江仁彬/文 薛蒙/图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