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上课不仅有老师,还有同步“AI助教”;说出关键词,就能为你自动推送相关场馆资源,预约、看科普都可一键实现;系统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使用轨迹分析学习兴趣趋势……4月30日,静安区率先全市推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平台,为学生打造全新的科学教育资源融通场域。
据介绍,这一数字地图平台以国家课标为指引,深度整合优质校外资源,并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套全面、系统且多层次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
上海首个“科学教育数字地图”。
其中,“同步课堂”板块尤为引人注目,借助“AI学伴”这一智能助手,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能够得到实时解答。“比如说,一堂为小动物搭建家园的课程,原来一堂课只能选择一个小动物,但有了‘同步课堂’,可以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多组,不同组分别认领一个小动物,同时进行搭建家园。”静安区教育局科研室主任张俊雄介绍,这一板块不仅能让学生课后答疑,更能同步在课堂上使用,既是老师的“AI助教”,也是学生的“AI学伴”,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精准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平台的“自由探索”板块同样别具特色。记者在平台上看到,输入关键词“机器人”之后,系统“安安”和使用者人机对话:“小朋友,你读几年级?知道了这些,安安就能用最适合的方式给你介绍机器人这个有趣的话题!”……随着一番人机交流后,“安安”推荐了和机器人相关的学校、场馆资源。
人机对话,智能体根据关键词推送场馆资源。
张俊雄介绍,通过沉浸式地图交互形式,整合区内外丰富多样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涵盖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区少年宫、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等各类场馆机构。点进去一看,这些资源非但有详细介绍,还有相关的课程资源可免费享用。据悉,这些资源依据内容主题进行细致分类,再结合智能算法,实现了资源的精准推送、学习路径的个性化规划以及过程数据的动态分析,宛如一位智能引航者,为学生的科学探索之旅保驾护航。
自由探索板块显示的校外场馆资源。
“成长记录”功能也是平台的一大亮点。它能够全程追踪学生的科学探索足迹,运用AI智能分析生成个性化学习趋势报告。这不仅有助于为学生制定长远的学习规划,还能根据其兴趣和需求精准推荐合适的资源与课程,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专属的成长路径,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成长记录根据学习轨迹分析兴趣、趋势。
据悉,这一“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在静安区通过全域数据联动,实现区域内科学教育资源的可视化管理。未来,还计划引入区外资源,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科学教育网络。
此外,静安区将在三年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以市级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依托静安106处红色资源,打造覆盖静安基础教育全学段的思政课程群,培育100门区级“中国系列”课程、1000节思政精品课。
原标题:《AI伴学、跨领域探索、成长轨迹分析,上海首个“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出炉》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静安教育局 图片来源:静安教育局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