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团队研制“破晓”皮秒闪存器件,实现电荷亚1纳秒闪存,成果登《自然》
创始人
2025-04-16 19:27:03
0

文明的跃迁势必产生海量数据,从远古时代结绳记事到如今先进的电子存储技术,人类对信息存储速度的追求从未止步。人工智能时代,存储速度的最新极限在哪里?

北京时间4月16日晚23时,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在《自然》发表最新成果。他们团队研制的“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达到亚1纳秒(400皮秒),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件。“一眨眼的功夫,超级闪存已经工作了10亿次,相当于在光走了12厘米的时间内,几千个电子已经储存完毕。”周鹏说。

前段时间,DeepSeek反复出现的“服务器繁忙”令人崩溃,事实上,信息存取速度决定了人工智能算力上限。目前,速度最快的存储器均为易失性存储器,它们虽然速度快,但断电后数据丢失,难以在低功耗场景下应用。相比之下,以闪存为代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备极低功耗优势,但却无法满足AI计算对数据极高速存取的需求。

破局之法最终落于一项关键的基础科学问题:信息的非易失存取速度极限。

自2015年起,周鹏、刘春森团队开始尝试用二维材料去做闪存,提升其存取速度。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给出了“破晓”皮秒闪存器件这个超越极限的答案。

通过对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团队构建了准二维高斯模型,从理论上预测了电荷超注入现象,这是“破晓”皮秒闪存器件的理论基础。超注入有什么特殊之处?它突破了传统注入规律的注入极值点,实现无限注入。“拿爬楼梯打比方,传统注入用脚走路,受总体力限制存在速度极限,而超注入则是坐上火箭飞上楼,不存在限制,速度也就提升上去了。”刘春森解释。

团队研制出的“破晓”皮秒闪存器件,突破信息存储速度极限,助力AI大模型极速运行。二维超注入机制也将非易失存储速度提升至理论极限,标志着现有存储技术边界将被重新定义。

闪存作为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存储器,一直是国际科技巨头技术布局的基石。团队研发的突破性高速非易失闪存技术,有望改变全球存储技术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并催生全新应用场景,还为我国在相关领域实现技术引领提供强有力支撑。

原标题:复旦团队研制“破晓”皮秒闪存器件,实现电荷亚1纳秒闪存,成果登《自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David Duong:CME... 吴说获悉,Coinbase 机构研究主管 David Duong 指出,尽管市场上出现“史上最大 E...
未出征连折将 国足东亚杯前景如... 北京时间7月5日,由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执教的中国男足由大连飞赴韩国,备战7日即将开打的东亚杯。在世预...
煤炭等货源提振部分内河行情 海... 原标题:煤炭等货源提振部分内河行情 海轮运价依旧维持稳定 来源:南方小麦网内河运输:本周小麦托...
中德民众共品川茶之香 共赏巴蜀... 转自:千龙网当地时间7月5日,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以“茶”为媒,向德国民...
因为白菜价内存,长江存储在美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前几天世超在网上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