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汽车销售机器人进驻4S店,识别用户需求介绍车辆参数配置及优惠政策;中医机器人能对80余项健康指标进行科学智能检测,并为体验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咖啡机器人展示其现场制作咖啡技艺,从取杯、落冰、泵水到磨豆、萃取、打奶泡出杯,整个过程仅需50秒……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15家企业近百台人形机器人活跃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场景,让人们得以窥见人工智能(AI)闪耀的科技之光及其正在点亮的新图景。从这次论坛可以感受到,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消费升级正在众多领域悄然发生。AI产品及相关服务正在持续创新、加速迭代,成为拉动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
“AI+消费”是指将AI技术应用于消费领域,创造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许多“AI+消费”商业推广并获得成功的案例。比如,AI技术与家电深度结合,不仅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单品操作和使用实现智能化,而且已经构建起AI驱动的智慧家庭生态、智能家居系统。在电商领域,AI的影响日益显著,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凭借万亿级超大规模数据训练和领先的算法框架,实现全模态高效精准的模型服务调用,满足了多种业务场景。“AI+消费”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必然是新一轮的零售业态革命,不仅是阿里,京东、百度等也已布局以AI为驱动的智慧导购。
如今,AI科技深刻重塑市场,推动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加速变革。AI赋能消费,打破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界限,不仅让产品和服务更“聪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还可以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智能算法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捕捉、虚实融合场景对体验边界的突破、数据要素对产业链协同的赋能,共同勾勒出未来消费生态的轮廓。
培育以“AI+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对于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壮大新型消费有机结合,打通生产到消费的关键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培育“AI+消费”拥有诸多有利条件。在政策层面,国家高度重视AI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这为“AI+消费”勾勒出清晰的路径。
政策支持之外,我国AI技术不断进步,算法、算力、数据等基础能力显著提升,为AI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AI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这为“AI+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消费者对AI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也要看到,我国发展“AI+消费”还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技术成熟度不够等问题,消费者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仍有担忧,企业在市场推广时还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政策端应大力支持AI技术研发,通过制定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探索创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数据安全与隐私权益。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AI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与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企业开展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推广建设智能工厂,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强市场推广与消费引导,通过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调动消费者购买意愿。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力提振消费·焦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