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埠村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西北部,三面环山,共276户,831人。近年来,五埠村党支部和村民发扬“石头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从“穷得只剩下石头”的小山村发展成了美丽富足、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实”凝心,聚沙成塔
2013年的五埠村面临基层组织涣散与民生难题交织的双重困境。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军深谙“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带领村“两委”干部“约法三章”,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坐班值班等制度;坚持每天召开会议、安排任务、总结工作、研究难题,彻底转变了班子的涣散状态。
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浇地难、行路难、照明难“三大难题”,该村党员群众齐上阵,历时3个月新打机井3眼,铺设电缆3200米,硬化巷道1800米,安装路灯37盏。
群众看到了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也看到了村级发展的希望。
石头般务实求真的精神内核如同强大向心力,使五埠村党员群众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坚”克难,勇往无前
面对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的发展困局,五埠人展现出石头般的顽强韧性。
他们突破“资源诅咒”的思维定式,将眼光瞄向了遍地都是的“石头”,确定了发展以“石路石屋石碾,古香古色古韵”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路子。
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五埠村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征求意见、赴外地学习取经、邀请企业实地考察等,最终确定了与泰安四方集团实施“村企联建”,公司以现金入股,村级以村庄及土地入股,共同开发“伙大门”景区。
立足“伙大门”及藏兵洞等红色文化,四方集团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游客中心、整修院落42套、硬化胡同巷道1.9万平方米,打造非遗工坊、乡村记忆馆、农耕乐园等景观节点。
五埠村创新发展“党性教育+旅游+培训+研学”商业模式,每年接待研学、团队实践5万人次,创造就业岗位92个,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提升。这种“点石成金”的智慧,正是“石头精神”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生动写照。
以“稳”致远,细琢成玉
在取得初步成效后,五埠村展现出石头般的战略定力。围绕村民安居乐业,该村2023年投资800万元建成6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低保办理、卫生计生等31项便民服务;利用闲置院落建设幸福食堂,能够满足82名老人就餐,老人们只需花一元钱就能享受到一顿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饭菜,破解村内独居老人多、“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五埠村还不断探索发展新兴业态,构建“四方合作”机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投资建设不夜村项目和景区提升项目,打造涵盖咖啡厅、小酒馆等20余种业态的文旅生态圈。曾经被“石”所困、如今借“石”成金,五埠村最终实现华丽蜕变,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30余项省级及以上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