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不能别给我打胰岛素,只吃口服药呀,听说胰岛素一打上就停不掉了,跟‘上瘾’一样,我怕啊!”王阿姨焦急地询问着医生。这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许多王阿姨这样的糖友对胰岛素最深的恐惧。
对使用胰岛素的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从科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误会。
在我国,有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在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时,会表现出强烈的犹豫和抗拒。究其根源,一个“怕”字道出了所有——怕打针的疼痛,但更怕的是“一旦用上,终身依赖”,仿佛胰岛素是一种会让人“上瘾”的药品。这种普遍的认知误区,正在阻碍许多患者获得最有效、最必需的治疗。
胰岛素其实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产生。它通过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并调控脂肪、蛋白质代谢,从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而糖尿病患者则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需要借助其他外源性手段来调控血糖,其中就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由于病情进展,出现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不好或存在不能使用口服药的时候,通过医生的判断,可能需要通过使用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但有些糖尿病患者打上胰岛素后撤不下来,对此不理解的糖友可能会误以为是药物“控制”了自己,产生类似成瘾的感觉。实际上,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当其胰岛功能逐渐衰竭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并非意味着“上瘾”,而是为了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长期病程患者的胰岛功能衰竭,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能保护身体健康。
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式,不存在成瘾性。糖尿病患者应该正确认识胰岛素,不要因为不必要的担忧而拒绝使用。(朱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