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之花”的绿色情缘
创始人
2025-11-28 06:20:11

殷玉珍种下的小树苗已郁郁葱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何蕊

  毛乌素沙地,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和沙地较了40年劲儿,把青春献给治沙事业。她叫殷玉珍,被称为“沙地之花”。26日晚,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走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宣讲治沙事迹,分享了40年沙地变绿洲的故事。

  “40年前,我从家乡来到位于毛乌素沙地腹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这里黄沙漫天,感觉人就像一只小蚂蚁。”殷玉珍穿着绿色上衣,在台上展示照片,“这是当时的家——泥草土窨子,巴掌大的窗户外就是沙地,一眼望不到边。”

  “为了改变生活环境,我借来几把铁锹,赊了一捆树苗,开始种树。”另一张照片里,殷玉珍扛着锹,弯腰爬沙梁,一根油黑的麻花辫甩在胸前,红色上衣十分鲜亮。她羞涩但直爽地说:“干活时没有心思拍照,这是去采访的记者给拍的。一开始我不愿意拍,因为没工夫打扮自己,怕不好看。这件红衣服也不是为了美。我在沙地常年穿红色,为了让人一眼能看见。”

  辛苦的治沙故事,被她讲出了一抹浪漫:沙地太大了,种树时身边没人,自己就和树聊天,和鸟说话。正午太阳照在沙地上,反射的光,是在和自己打招呼。

  和高校师生分享经历,殷玉珍其实有点紧张。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口音又重,第一次站上高等学府的讲台,怕讲不好,怕大家不爱听。随着一张张幻灯片在屏幕上滚动,她逐渐进入状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与风沙为伴、以草木为友的经历。台下的师生们,听得入神。

  如今,经过一批批治沙人的携手努力,数万亩林海在沙地腹地翻涌成浪。殷玉珍还在这里建立起养殖园,种植有机果蔬,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讲起这些变化,殷玉珍眼睛里透着光:“‘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我的绿色梦实现了!看到这些年国家生态环境发生的切实变化,一切都是值得的!”

  “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她望着台下的师生,由衷地说,希望自己坚持不懈的治沙精神能感染更多年轻人,鼓励大家加入到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队伍中来。“孩子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希望你们努力追梦,守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一学生徐嘉苗说:“沙地中的绿洲是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建设者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我也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专业是生态学,殷老师种树治沙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大一学生王梓童说,将加强结构生态学的知识学习和研究,通过多种生态修复手段,让草木能更好地对抗沙地的干旱。

  “沙地之花”在高校绽放,源于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与乌审旗多年的缘分。该院党委副书记金鑫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该校地质地理系(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前身之一)的首任系主任侯仁之就曾在乌审旗开展毛乌素沙地的变迁研究。如今,曾经的不毛之地已经以“绿进沙退”的治理奇迹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两年,该院组织师生实践团多次深入乌审旗,调研综合治理成果,挖掘当地红色历史和生态资源,开展专家专题讲座、生态专业社会实践等活动。

  毛乌素沙地的风仍在吹,却多了花香、果香、米香。越来越多的青春之花将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车棚摇摇欲倒、小楼残破不堪,快...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24日晚,西城区阡儿胡同北口的牌楼在大风中突然垮塌,不少市民在吃惊之余开始...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   本报讯(记者 熊俊林)11月24日至25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举行。重庆市...
新股消息 | 驭势科技港股IP... 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驭势科技)于5月28日所递交的港股招股书满6个月,于11月28日...
普京:美国所提“乌克兰问题清单...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莫斯科11月27日电(记者包诺敏)俄罗斯总统普京27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表...
倾听中文的世界回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期,安徽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应邀参访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和繁昌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