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绘就乡村振兴新“途”景
创始人
2025-11-28 05:45:49

(来源:新华日报)

□ 易中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十五五”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其相关要求在战略重心、目标维度和政策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需要及时予以深刻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构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系统。

“十五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全会的部署将重心全面转向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系统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方位振兴的新阶段。二是从单一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统筹协同。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标志着我国“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统筹协同。即从“乡村的环境更美”“产业更旺”“治理更有效”“农民的生活品质更高”等领域同步推进,建设一个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从单向扶持到内生驱动与城乡融合的有效结合。全会提出的“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表明相关政策的制定应更注重精准性和实效性,让政策红利直达基层、惠及农民,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提供持续动力。

对此,建议在聚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坚持三措并举,统筹构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系统。一是实现产业赋能。做强特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创造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人才支撑。通过人才引培,壮大“新农人”队伍。三是深化机制改革。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此过程中,一是要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科学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统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这是我们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气候变化,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二是要坚持精准施策,通过优化政策设计、强化执行监督、完善评估机制,让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等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实现政策从“单向输血”向“双向赋能”的转变,持续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农村内生动力,以政策扶持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三是要强化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数字科技赋能乡村产业转型,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新场景与新应用。

(作者为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6岁上海博士生登上《自然》,... (来源:上观新闻)技术圈梦寐以求的完美3D显示效果,因为上海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创新,忽然间似乎不再遥远...
中国银行夏津支行开展反诈宣传进...   “阿姨您看,这就是诈骗分子常用的高收益养老项目套路,千万别信”。11月10日,在德州市夏津县朝阳...
油气开发“守护者”绿色转型“先...   电力调度中心值班人员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通讯员 张振轩 摄  变电站运维人员使用红外测...
契约化养老把晚年幸福嵌入家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奥林园社区太极拳队每日在社区集中锻炼。 本文图片由受...
校园运动会     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开启一场狂欢  本报讯 记者李静报道 近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