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北京儿童医院门急诊量呈增加趋势。该院通过开设不限号门诊、延长诊疗服务时间、提供诊前检查服务等举措,应对季节性常态就诊高峰。儿童医院提醒,每天8时至9时、13时至14时、17时至18时,病人数量相对较少,建议按预约时段错峰就诊。
内科、发热咳嗽门诊不限号
昨天13时许,记者在儿童医院看到,二楼发热咳嗽门诊、三楼内科门诊、六楼特需门诊就诊秩序井然。发热咳嗽门诊的诊室里,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拿着压舌板,为一名9岁的发热患儿进行检查。一小时内,她接诊了10多名患儿。“根据检查结果,孩子是感染了甲流。”张成晔给孩子开具药物的同时,叮嘱家长也要有针对性地用药预防。
“我们想方设法缩短患儿等候时长,满足患儿的就诊需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介绍,该院目前内科、发热咳嗽门诊不限号,确保每天24小时均有医生接诊。此外,由于目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需求增多,该院将咽拭子采样窗口开放时间提前至每天7时30分,结束时间延至23时。
“从监测数据来看,每天15时至17时、19时后,患儿就诊较为集中。为此,我们根据门诊挂号、病人等候等情况,及时启动动态支援机制,由内科相关科室医生及时支援门诊。”李豫川提醒,每天8时至9时、13时至14时、17时至18时,患儿相对较少,建议家长选择以上时段带孩子就诊。
诊前就能开单做检查
“分诊台可为发热、咳嗽、呕吐及腹泻的患儿提前开具退烧药,以及血常规、甲乙流核酸、支原体核酸等检测项目,如有需求请主动告知。”302分诊台的电子屏上显示着提示信息。
“孩子发烧吗?”“多少度?”“班里有同学感染甲乙流吗?”门诊护士穆文新正在询问患儿情况,并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为病情需要的患儿开具检查单。
为了提高诊疗效率,儿童医院在全国儿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启用诊前开单机制,分诊台可在看诊前就为患儿开具相关检查。线上预约患儿还可到院后在“北京儿童医院”支付宝、微信小程序首页点击“智慧导诊”,选择“诊前开单”申请自助办理。
李豫川提醒,家长要带好孩子以往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就医材料,发热患儿可备好退热药,3天内没有验过血的患儿可以在等候时先做好检测。
轻症患儿可尝试互联网诊疗
李豫川说,目前儿童医院门诊的流感样症状患儿有所增加,与疾控部门监测的流感病毒活动程度平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呼吸道感染患儿就诊人数并没有明显上升。
“绝大部分流感患儿都是轻症患者,且流感有特效药物,各年龄段都能选择,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医师姚瑶介绍,多数儿童患流感后,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部分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爬坡—高峰—回落”过程一般持续5到7天,发热通常会持续2到4天,随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咳嗽和乏力可能会持续1到2周,甚至更久。
姚瑶说,5岁以上、病情较轻的患儿,如已完成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线上方式完成诊疗,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孩子高热不退或发热时间超过3天,伴有食量减少、拒奶、憋气、胸闷、乏力、面色差、频繁呕吐、抽搐等情况,或体温平稳后再次出现高热,则需要及时就医。本报记者 孙乐琪
相关
中药预防方不是“万能药”
本报讯(记者金瑶 通讯员张晨曦)有些人为了预防感染,自行服用中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专家表示,中药预防方虽然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但并非人人适合,切勿盲目服用。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玉光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2025年北京地区甲型流感的核心病机是“外寒内热夹燥”。为此,北京中医医院推出了“预防方”,主要针对流感易感染人群,包括生黄芪10克、大青叶10克、刺五加10克。药性温和,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为主,适合预防服用。“我们推出的预防方主要面向抵抗力差、易受外邪侵袭的人群,但还需根据自身体质判断是否适用。”王玉光举例,体质偏热、经常上火的人长期服用,可能加重内热;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服用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加重的情况;盲目服用可能延误正规治疗,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有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吃多了也没关系”。对此,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中药讲究“药性”,即使是温和的预防方,也不是万能茶饮,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给肝肾增加代谢负担。
除了口服中药,一些简单易上手的家用外治法也有助于退热止痛,尤其适合不便服药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马家驹介绍,如果出现体温38.5℃以上的高热症状,可以尝试沿着后背“督脉”(从颈椎到腰椎的正中线)刮痧或拔罐,有助于快速退热。如果出现轻微咳嗽、咽痛,每天按揉合谷穴3至5次,每次3至5分钟,可以疏通肺部气血,缓解咽痛、咳嗽等症状。
上一篇:巨型吊牌密码锁折射诚信焦虑
下一篇:川妹子 唱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