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梧州发布
11月23日,随着一艘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轮缓缓驶出闸室,长洲水利枢纽船闸2025年过货量正式突破2亿吨。这是该船闸年过货量第二次突破2亿吨,也是全国天然河流船闸中唯一一座实现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的船闸,为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提供坚实水运支撑。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关键节点,承担着广西内河90%以上的货运量,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西南腹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运大动脉”。今年以来,该船闸面临多重考验与挑战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
今年一季度,西江流域降水持续偏少,长洲一线、二线船闸因水头条件受限曾较长时间暂停通航;长洲三线船闸实施为期38天的计划性大修;春运高峰期间,仅长洲四线船闸维持运行,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整体通过能力骤降40%。
面对通航条件受限、运输需求旺盛的双重压力,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如何破局、逆势而上?
西江船闸分公司副总经理熊先华介绍:“我们依托自主研发的西江多梯级船闸群综合调度系统,实现‘水文预报—船舶排档—高效过闸’全链条精准协同。创新应用AI视觉识别、智能调度算法及新型防撞装置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过闸效率,减少船舶待闸时间。同步完善优化过闸船舶积分管理机制,全年超6400艘次船舶享受积分兑换优先过闸服务。积极发挥西江港航党建联建共建作用,主动加强与交通、航道、海事等部门沟通协作,全力保通保畅保安全。”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逆势突围、奋起直追,如期实现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目标。这一数字跃升,背后是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是制度创新的不竭活力,更是新发展理念在西江黄金水道的生动实践。如今,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正以更智慧的调度、更高效的通行、更绿色的运转,进一步凸显其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向海经济崛起提供更加坚实、畅通、智慧的水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