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黄清卫
“春风十里不如你”出自当代诗人冯唐的《春》,而如果借用《春风十里》作为诗集的名字,那自然就更有另一番韵味了。
当笔者触摸着墨香袅袅的、由诗人肖和元所著的散文诗集《春风十里》时,一股“醍醐灌顶”般的诗意激流涌遍全身。缘何如此?因为这本诗集让笔者爱不释手,因为诗集里那婉转流淌的诗韵,因为诗人那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的才情,因为诗集里像一幅幅、一帧帧美丽画卷扑眼而来的诗流奔涌!
这本诗集共计五辑,分为“自然之韵”“时光与记忆”“情感世界”“生命感悟”“生活片段”。而每一辑的每首诗,都是诗人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而成的。故而每读一首诗,读者皆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此同时,读者皆可与每一首诗交往、神游、倾诉、唱和一番。难怪《星星》诗刊主编、诗人方志英在为《春风十里》所作的《序》中写道:“诗人肖和元擅长用文字作画,《春风十里不如你》中一幅幅春之画卷在眼前、在心中荡漾。雪、草、花、春水、春林、草叶等春天的意象,在他笔下如被春风舔过的棒棒糖,氤氲着春天最纯粹的模样;画面不仅是情感的前置,更神奇的是,诗人让它们在下一刻呈现出归宿——通过低低的吟唱,微妙的情感波澜如可见的眼睛,闪烁着被发现又被包容、抚慰的气息。”虽说诗集体量较为庞大,但无一赘字,无一雷同,足见诗人化文字为神奇的“功力”绝非一般。通读这本诗集,一股股春风拂面的感觉油然而生,基于此,方见诗人在这本诗集上的“用心”“用情”“用功”,可谓是苦心孤诣!
何谓“用心”?这本诗集是诗人的首个“宝宝”,可想而知,为了首个“宝宝”顺利面世,诗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部诗集的面世,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更不为过。诗人四十年来默默深耕于诗坛,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计外界的干扰和冷嘲热讽,让好的诗作化为无形的“武器”,击碎一切流言蜚语,继续写作,继续“战斗”。《春风十里》展现出来的温暖、豁达、宽广、容纳,即是诗人的温暖、豁达、宽广、容纳,不然,也就没有《每粒金弹子都为一粒阳光而来》的诗篇。“每粒金弹子,都为一粒阳光而生,为一粒阳光而来。山林的果子,变得金黄金黄,如同硕大的金弹子高悬于空中……岁月用愚钝的锯齿,割破孱弱的身体,将它置于阳光下暴晒。我感觉灵魂在战栗,在肉身与红尘之间,有一粒巨大的金弹子,把世俗砸了个粉碎。”好一句“把世俗砸了个粉碎”,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更是诗人向世俗与偏见的“宣战”,这就是诗人的良苦“用心”。
再说“用情”。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无题》诗言道:“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割舍。”如果将这两句诗用在诗人肖和元的身上是恰如其分的。缘何?因为《春风十里》的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在“用情”去写、去雕琢、去吟唱、去抚摸、去聆听……不然的话,这本诗集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深度、没有了高度、没有了厚度。这也正如诗集里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云:“雪,消融了。雪痕,掩埋在记忆深处。草,吹绿了。草叶柔美,在大地垂下一道道弯眉。花,催开了。花儿艳丽,到处涂抹缤纷的色彩。天空明净了,太阳暖和了,河水清亮了,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了。灰暗的日子,寒冷的日子,死气沉沉的日子,都一一过去了……”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这首诗在灵动中、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在春的朝气蓬勃中、在春的千呼万唤中,将春润万物的景观,以立体的画面感植入读者的眼中、心中、灵魂深处……这首诗可以说是这本诗集的“诗胆”。因为它统摄着这本诗集,而且最具象地凝聚了诗人笔下的春之生机与希望,这也如管中窥豹一般,将诗人的“用情”无比浓烈地呈现给读者。
最后是“用功”。我们常说的“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本质上就是在说用功的重要性。品读诗集《春风十里》,能深深感受到诗人是“内外功”兼修的。而“内功”是硬道理,不然的话,每一首诗句的欢动跳跃,怎能如汩汩清泉一样深入人心?就如《碧水轻烟》中写道:“一湾碧水,流淌千年万年,沉淀数不清的日子。是从天上来吗?积聚无数的雨滴。是从地下来吗?释放地心的血液。是从人间来吗?挥洒多少人的汗水。一年四季,就唱着一首清澈的歌……一湾碧水,一缕轻烟。山环水绕,世外桃源。美丽家园,我把你镌刻在心间。”这首诗的张弛有度,既把天、地、人间胶着的雨水、血液、汗水用四季清澈的歌儿来洗涤、荡漾,又把青山绿水的家园在碧水轻烟中隐喻为世外桃源,这就是诗人的“内功”,而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外功”的豁达、大度、乐观的精神状态。“精、气、神”是一个人的魂魄,倘若缺失了这三点,“外功”就是没有血肉的,就是干枯的,就是干涸的,也就没有了灵性、诗性。诗人的灵性、诗性就是“内外功”合二为一的修为,这一点,《春风十里》的每一首诗作基本上都做到了。
上一篇: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表态
下一篇:河南虞城:12万亩荠菜迎来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