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近日,在山西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磊介绍,“十四五”时期,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转型加速、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陈磊用“一稳两高三突破”概括了山西经济发展的亮眼成绩。“一稳”指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计达5%。“两高”指规模以上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8.1%和8.7%,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三突破”包括经济总量相继跨越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五年增量预计超7500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5倍,创新能力排名取得“十二五”以来最好名次。
据介绍,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坚决扛起保供责任,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顺利收官。能源供给向多元绿色转变,晋电外送规模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4.55%。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耗强度降幅居全国前列。能源体制改革深化,电力现货市场率先运行,绿电交易活跃。能源技术创新加速,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入轨运行。
一批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国企改革、人口小县改革、“三医”联动改革等形成“山西模式”。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大宗商品流通走廊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山西正从内陆腹地迈向改革开放前沿。
同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62.53%提高到2024年的66.32%,增幅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收入比由2.5降至2.3。“十四五”以来山西省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3.8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3倍。
“十四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4.7%,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七连降,PM10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十四五”以来,每年财政支出80%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92.8万人,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建成4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9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普惠托育补贴全覆盖、率先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展望未来,陈磊表示,山西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