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锚定航向、擘画蓝图。“十四五”以来,栖霞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展望“十五五”,栖霞区将坚持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融合改革激发活力,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过去五年,栖霞区发展能级实现显著跃升。“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百亿台阶,今年有望突破1900亿元,石化能源、光电显示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中国(南京)智谷影响力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市前列,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开放枢纽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数字跃升的背后,是创新动能的澎湃涌动。栖霞区深化与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共建4个概念验证中心、7个中试平台和1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知识产权强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取得突破。目前,已打造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2700家,现有上市企业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960家,建成全市唯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发展有力度,民生有温度。随着区域能级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也持续增强。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将超过8.4万元,预计较“十三五”末增长35%;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区,仙林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内涵持续深化,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栖霞区将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行动指引,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将推动“栖霞区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改革作为强大动力,通过统一管理架构、发展规划和政策保障,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全要素协同,构建“全域一体”现代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栖霞将聚焦四大方向持续发力:
一是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突出南京经开区“经济主战场”地位,发挥功能园区集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石化、光电显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一极。
二是涵养科创雨林,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深度融入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建设,系统推进基础研究深耕、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应用落地,加速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持续、规模转化,前瞻布局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仙林大学城向“科学城”跃升。
三是释放枢纽动能,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以龙潭港枢纽为支撑,统筹推进港口扩能、制造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与城市功能升级,打造服务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的开放型经济枢纽和宁镇扬一体化南京东部门户。
四是珍惜江岸资源,构筑长江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利用80公里长江岸线,有机串联栖霞山文旅科创、幕燕滨江休闲、八卦洲生态田园,推动沿江生态保护、公共空间提质、民生服务优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江样板。
奋进正当时,实干开新局。栖霞区将以“六百行动”为实施路径,通过经济地理空间优化、百万平方米载体支撑与产业政策精准保障,为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提供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服务,聚力推进产业强基、项目攻坚与生态营造,奋力打造南京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科创策源地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上一篇:泰国南部:洪水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