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产业科技创新 为省市高质量发展挑大梁做贡献
创始人
2025-11-24 06:11:36

(来源:新华日报)

秋冬时节,南京江宁处处涌动发展热潮。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创新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的“前十方阵”成员,“十四五”以来,江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紧盯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踩准城乡融合与绿色生态的发展节奏,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经济能级进一步拓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五年增长32%;规上工业总产值五年连上两个千亿台阶,今年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构筑了新型电力、软件、高端智能装备3个两千亿级,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节能环保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江宁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十强。

创新动能进一步拓展。紫金山实验室入列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区集聚了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了50家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54家,位居全省区县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5.2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46%、57.3%,江宁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第八位。

城乡内涵进一步拓展。常住人口每年净增2万人左右,达到199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十三五”末的2.15∶1,有望收窄至2∶1;大气和水环境稳定达标,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江宁正咬定全年目标持续奋进,坚决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展望“十五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蓝图,全区上下正坚持对标对表抓学习、不折不扣抓贯彻,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产业科技创新这篇文章。

狠抓创新平台集聚。落实南京紫金山创新带建设战略,以两个科技城为枢纽,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在江宁形成集聚效应。在紫金山科技城,构建“一城一港一镇一中心”的平台体系,通过科技城“聚产业”、人才创新港“聚人才”、科创基金小镇“聚资本”、信息通信分中心“聚成果”,加快打造“6G之城”。在麒麟科技城,构建“一城一院一港”的平台体系,促进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快产业化,加强与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的联动,全力打造“AI之城”。

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拓展紫金山“三次方”成果转化模式,依托紫金山实验室、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4所驻区高校、385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通过“区领导挂包对接、技术经理人上门对接、转化服务超市路演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全量归集、概念验证全力保障、中试熟化全面加速、基金矩阵全程跟进”,力争每年转化500个项目,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4000家、1万家。

狠抓产业集群建设。咬定“制造业强区”目标不动摇,以链主企业裂变抓存量、以市场化招商抓增量,力争到“十五五”末,培育2家千亿级企业,百亿级企业达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00家,构筑形成“新型电力1个五千亿级,软件、高端智能装备2个四千亿级,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节能环保3个两千亿级,以及生物医药、未来网络、航空航天、前沿新材料4个千亿级”的“1234主导产业集群”,助力产业强市、制造强省建设。

狠抓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园区联动机制,健全重点园区“小管委会+大集团公司”管理运行模式,深化“三大园区+10个街道”的联动发展体系,协同打造30个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创新实施“青年人才聚江宁”行动,力争每年新增5万名青年人才;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以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力为省市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挑大梁、做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冬季穿袜子睡觉,真能睡得更香 (来源:南京晨报)转自:南京晨报 刚入冬,很多人就开启了“手脚冰凉”模式,尤其是深夜躺进被窝...
回望拂晓时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仰望星空·观测月球》 上海三联书店 无...
凡人微光,照亮乡土深处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郑坤 看点 青年作家李知展的小说集《望春门》,代表了新一代乡土写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转自:贵州日报 如今,“安顺造”的特殊合金产品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广泛服务于核电、化工等多个行...
一颗丹东草莓的热度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李曼 一颗草莓,热度几何? 11月23日,来自国内草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