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创新链关键一环,上海高校优先制定科技关键领域“度量衡”
创始人
2025-11-23 13:20:12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由复旦大学表型组团队牵头制定的医用数据共享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将于年内发布。这一标准的出台,将助力医疗大数据得到科学共享和有效开发。同时,由该团队石乐明教授牵头制定的ISO24934国际标准《基因组信息学 多组学质量控制与数据整合》也在审批中。这一标准一旦获得通过,将成为全球多组学测量数据互认的“通用语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就必须为科技赋能,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加速。从科研一线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基础研究在向纵深推进、一些应用研究在向多场景延伸时,却受困于标准化工作滞后,由此制约了科技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当前,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正加紧推进标准化工作,通过优先制定支撑关键领域的核心标准,致力于将基础科研领域的领先优势转化为成果转化方面的领先优势,让标准化工作成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助推器,进而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掌握话语权。

以表型组科学为例。人类表型组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有能被观察、能被测量的外在和内在特征的全部集合。简言之,它既受基因影响,也受环境(比如饮食、温度、光照)、生活习惯等影响,是“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一个人就有数万个不同类别的表型数据,这些数据正是实现精准医疗从概念走向临床实践的核心载体。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表型组科学缺乏统一的数据规范。即便是已经发展了20多年的分子表型研究,同一个样本在不同机构测试,也会得到不同的数据。“因为大家的‘尺’都不一样,甚至全球不同科研机构都有各自的‘度量衡’。”石乐明告诉记者,这就导致表型组科学领域虽然获得了大量资源,但数据无法互联互通,更不用说去训练大模型了,“可以说,这是典型的‘非高质量发展’。”

其实,这一现象在其他科学研究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习惯于在研究进入到产业对接阶段才考虑标准化的问题,但实际上,科研探索越往“无人区”、越往更深处,牵涉的学科就越多。实验方法体系和数据指标的不同,容易造成“成果孤岛”与资源内耗。

复旦大学在启动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这一国际大科学计划之初,就将制定标准纳入考虑,目前已制定相关标准30多项。也因此,由该校牵头成立的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在2021年就成为上海市首批三个标准化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而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的标准化工作经验也不断向其他学科推进。

就在不久前,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还牵头成立了全国介孔材料技术标准化工作组。

标准化工作要持续有效开展,也离不开人才。为了让青年科研人员具备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复旦大学今年9月新设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跨学科微专业。据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人许俊介绍,该微专业目前由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法学院等院系的教授共同讲授。未来,学校还将在这一微专业中增加实践部分,希望学生们在接触科研之初就建立起标准化工作的意识。

如果说创新链的第一环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那么创新链的第二环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这是推动成果走向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而创新链的最后一环或者说创新链的成熟标志,往往就是标准。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谈及标准化工作时也表示,只有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形成互动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助力中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原标题:《补齐创新链关键一环,上海高校优先制定科技关键领域“度量衡”》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姜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加码商业化 谷歌在其搜索服务的...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23日消息,据Android Authority报道,谷歌已经开始在其搜...
俄苏-75隐形战机将进行关键测...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 据比利时“军队鉴定”网站11月20日报道,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2025年...
江海风情 | 去新地喝羊汤 (来源:江海晚报)立冬一过,南通人的心思就转到吃羊肉喝羊汤上了。街坊碰面开口必是“去新地喝羊汤了吗”...
日本早已制定三套夺岛方案 注定... (来源:参考消息)转自:参考消息 【#日本早已制定三套夺...
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教师做科研...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