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斜照,霞光满天。11月20日傍晚,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东潘滨海公园内,晚风掠过木麻黄,蜿蜒的步道沿着岸线舒展开去。观景台上,一场面朝大海的“全会精神进渔村”学习分享会正热烈进行。片区党委成员、村(居)“两委”干部、养殖大户、个体户代表围坐一圈,共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月塘镇位于秀屿区东南部,东濒平海湾、西临湄洲湾,山海兼备、岸阔滩美。今年,当地选择产业共通、地缘相近的东潘、洋埭、岱前3个村(社区),成立片区党委。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产业共谋,这个片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为我们3个村抱团发展指明了方向。”片区党委书记林智伟手持重点项目规划图侃侃而谈,“过去各村单打独斗,滩涂资源分散、旅游线路割裂,现在我们组建片区,在1.5公里海岸线、1800亩滩涂上打造‘蓝色经济共同体’,这就是对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
“我想说两句。”岱前村养殖户陈国水接过话茬,“我养蛏好多年了,过去卖原料,现在搞加工、做品牌,收入翻了一番还多!”原来,在片区党委引领下,当地创新“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整合滩涂资源,将苗种、技术、销售全链条托管,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鲜蛏单价从每斤30元涨到35元,还进了大型生鲜连锁超市。“岱前蛏”“洋埭蛎”先后获评省、市“一村一品”,年总销售额达3950万元,创历史新高。“四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养殖户的钱包鼓起来,就是最实在的共富!”陈国水补充道。
民宿经营者郑荣华也分享了自己的感触:“国庆中秋假期,4万多人次的游客为我们村带来了超20万元的收入。片区梳理海岸旅游资源,发力文旅经济,既响应了四中全会‘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也让我们小商户尝到了甜头。”
“我来宣布一个好消息,滨海公园林下经济基地的5.2万元土地流转金,前两天到账了!”东潘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国华难掩喜悦,“加上这笔钱,今年咱们3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了20万元,总增幅达到115%!”话未落音,现场掌声一片。
项目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年,片区党委以省级金牌旅游村东潘社区为圆心,打造绵延3公里的海湾旅游带。9月,由第三方租赁运营的滨海公园林下经济基地投用,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原本单一的临岸养殖“版图”上,增加了大棚采摘、星空民宿、树屋度假、鹦鹉养殖等10余种新业态,整合提升零散的渔业资源,提供“一站式”度假体验。截至目前,片区共落地项目74个,撬动社会资本682万元,带动渔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
“四中全会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片区党委的聚合效应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林智伟说,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五彩”联建机制,深耕蓝色经济、做大绿色产业,让共富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渔村蝶变之路越走越宽。
下一篇:产业培育“科创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