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在宏盛纺织的龙头纺织企业带动引领下,目前已有50家轻纺企业在该园区抱团发展。纺纱织布、成衣制造、制鞋皮具的产业链条正逐步延伸。
构建工业“强磁场”,激活产业“园”动力,营商环境是关键。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驻毕节高新区的新能源企业,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操作着卷绕、装配电芯、涂布等工序,技术人员则专心致志进行着科技研发。
9年多来,该公司获得近10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展势头强劲。
“2024年,公司年产7200万只锂电池,产值2.7亿元。”在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中看来,园区的主动靠前服务正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常态化上门解决企业用工、审批等问题;电费物流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了生产成本……底气足、发展快,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技术水平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荣获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链主引领、配套跟随。目前,在毕节高新区,“两主一特”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以贵航新能源、丕丕丕电子科技为代表的26家新能源企业集聚成群,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电芯生产、电气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东冶实业、明钧玻璃等126家绿色建材企业发力新材料产业;
新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壮大——以联尚科技、绿玛汽车为引领的53家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涵盖光电信息、电线电缆、矿山设备、汽车零部件等生产领域;盛安纺织、可雅内衣、宏盛纺织等50家轻纺企业,逐步构建轻纺产业全链条闭环;
特色食(药)品产业积蓄强大势能——以王老吉、欣扬农业为代表的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品牌优质的52家绿色生态食(药)品企业,立足毕节中药材、农特产品、药食资源优势,构建农特产品制造基地。
“2024年,我们完成工业总产值186.9亿元。今年1至10月,完成171.06亿元,同比增长5.34%。2025年预计完成202亿元。‘十五五’期间,我们将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壮大产业体量,力争‘十五五’期间培育上规企业40家以上,规上企业达到110家。到2030年,各产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以上,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吴学静说。
走出工厂车间,车行驶在毕节高新区工业大道上,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机器声。纺织车间里的织机轰鸣声、天麻冻干生产线的机器运转声、新能源电池工厂传送带上的咔哒声……仿佛跃动在乌蒙山间的工业“心跳”。
上一篇:都夸咱家山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