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石龙洞以其极具传播力的视觉效果在社交平台迅速扩散,累计曝光超10亿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特写镜头】
“保持身体平衡,慢慢滑动桨板,马上就出洞口了。”11月18日下午5点,贵阳市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观游村石龙洞外夕阳斜照。送别当天最后一位游客后,石龙洞“95后”户外领队杜臣收拾好桨板,朝一公里外的家走去。3年前的这个时刻,他还是浙江工厂里的检验员,一年到头唯有春节才能踏上返乡路。
“小时候就知道有这个洞,但从来没敢进去过。”杜臣笑着说,那时的石龙洞只是村民眼中一处寻常的洞穴,胆大的偶尔进去探险,更多人只是匆匆路过。
转变发生于2023年。随着马蜂窝平台“产品—运营—推广—赋能”全链条产业化布局的推进,平台联合所在地村集体与主理人“万万青年”成立合资运营公司,整合平台资源与属地力量,提供品牌、流量、系统、装备等全方位支持。在保留洞穴原貌的前提下,仅增设必要安全设施,通过每日严格限流既守护生态本底,又保障了游览体验的独特性。
这一年,因妻子怀孕而决定返乡的杜臣,经亲戚介绍参加了专业培训,考取“桨板运动员证书”和“红十字救护证”后成为一名户外领队。
“现在旺季时一天带三个团,十多个小时泡在洞里,月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元。”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份工作让他能够就近照顾80多岁的奶奶,陪伴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是在外打工时不敢想的。”
杜臣介绍,如今村里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旅游旺季时,有的当起户外领队,有的开起农家乐,连本地特产的猕猴桃,销路也更广了。”他动情地说,“每当听到游客夸赞家乡山水,我心里就特别自豪。”
【用数据说话】
2022年,石龙洞凭借神奇的“地下瑶池”景观和新奇的探洞体验一跃成为贵州户外圈的网红打卡地,并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2023年8月,由马蜂窝、万万青年旅行、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三方联合开发的石龙洞新玩法正式亮相。
依托独特的“桨板探洞”“蓝洞冥想”“瑶池浮潜”等特色体验,石龙洞以其极具传播力的视觉效果在社交平台迅速扩散,累计曝光超10亿次,吸引北上广一线城市高消费群体和国际游客纷至沓来。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介绍,项目联合中国登山协会开展职业领队培训,将本地村民培养成持证户外教练,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转型,村民月收入提升至万元以上,较务农时期增长4至5倍,有效激发了乡村自我“造血”能力。
【站在新起点】
2024年观游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4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曾经需要远走他乡谋生的青年,如今在家门口的绿水青山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石龙洞的蜕变,是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贵州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及“山地旅游+”融合发展的推进,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与经济价值。
“未来,马蜂窝将继续以‘玩法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为路径,推动更多山地旅游项目实现品牌化、专业化、可持续化发展,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平台力量。”陈罡说。
上一篇:东北三省共建数据标注产业集群
下一篇:乌蒙腹地跃动工业“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