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11月22日讯 (记者 张慧玲)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5年以来,内蒙古各级林草部门严格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和火灾防范措施,在春秋季防火期实现人为森林草原火灾“零火情”,有效保护了林草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内蒙古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双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各级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工作责任和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在全区进行积极推广落实,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严格划分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区,压实防火工作人员责任,切实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按照森林草原“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各类涉林涉草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指导各涉林涉草生产经营主体,各尽其责,坚决管好自己的人,防好自己的火。
同时,严格火源管控。内蒙古各地林草部门加大巡护密度,增设防火检查站,联合公安机关在高火险区路口设卡,严格管控进山入林人员,坚决把火源火种堵在林外山下。
防火期内,内蒙古各级林草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防火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实行森林草原火灾零报告制度。2025年,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等10个地区开展航空护林工作,各重点防火区域得到全覆盖,累计巡护时间4000余小时,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同时,积极探索、推广空中巡护与地面瞭望相结合,空中侦察协调与林草专业队扑救火灾相结合,吊桶灭火、物资转运与火灾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在预防和处置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内蒙古各级林草部门还积极开展防扑火队伍培训工作,扎实开展技战训练,按计划开展实战化演练。坚持科学布防,合理安排500余支、1万余人专业防扑火队伍集中食宿、随时待命,提前检修、补充防灭火机具和防护设备,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科学开展灭火指挥,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坚决把森林草原火灾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上一篇:天山南北铁路人
下一篇:内蒙古草原优品走进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