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担任骨科医生已33个年头了。刚才在术前洗手时,望着双手,我在想,三十多年间,这双手做了1.8万多台手术,为患者驱散病痛。那一刻,成就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双手,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见证着医者的使命。
我叫盛文辉,是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典型的“兵二代”,父母都是原石河子造纸厂的工人。那时,我家住在石河子市6小区,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只有一路之隔。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医院附近玩耍,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总让我心生敬畏——他们像守护神般匆匆穿梭,与病痛抗争的身影,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粒种子。
小学二年级的一天,父亲骑自行车送我上学时,调皮好动的我不慎将右脚伸进转动的自行车车轮后,疼得哇哇乱叫。当时,父亲吓坏了,立即将我送进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我右脚两个脚趾轻微骨折,小腿肌肉轻微擦伤。
“叔叔,我以后还能跑步,还能打球吗?”“能,别担心,你这是小伤,不会影响以后的体育锻炼。”医生一边细声细语地安慰着不停抹眼泪的我,一边为我清洗伤口,为我包扎,最后叮嘱父亲每隔三天带我来换药。
半个月后,我的脚伤基本痊愈了,能正常跑跳了。这件事,让我对医生的工作有了初步认识,我觉得医生好伟大。当时就想,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骨科医生。
从这次偶然的事故中萌发的理想一路支持我勤奋学习,直至1988年顺利考入石河子医学院(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199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面对乌鲁木齐的一家医院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两家医院的邀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回报热土的地方。
一年轮岗结束后,儿时的理想得以实现,我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我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跟着老医生上手术台,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我能独立开始手术后,经常每天连续做四五台,从不叫苦叫累。渐渐地,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擅长诊治各类颈、腰椎疾病、脊柱侧凸及脊柱肿瘤的专家。
今年5月下旬,一名患有直肠癌、不得不经常承受化疗痛苦的老人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的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老人被明确诊断为转移性胸椎恶性肿瘤。在近乎绝望之际,老人的子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求脊柱外科进行会诊。
“手术的核心目标在于彻底清除肿瘤组织、解除脊髓所受的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会诊时,我对脊柱外科团队成员说,手术是遏制病情恶化、恢复部分身体功能的唯一可行方案。最终,我们确定的手术方案是为老人实施一期后路胸12椎体肿瘤全脊柱切除术(VCR)结合骨水泥填充植入术。
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15分钟,老人的出血量仅400毫升,远低于预期。术后,老人的下肢感觉和肌力均有了明显的恢复,这让老人和家属倍感欣慰。
每日查房,最让我欣慰的莫过于听到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当家属紧握我的手道谢时,我常想起童年那个被医生安慰的小男孩。时光不负追梦人,是那场意外让我明白:医者的双手,既能治愈伤痛,也能传递希望。如今,我依然站在手术台前,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这份初心。
(盛文辉 口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通讯员 陈世江 整理)
上一篇:用专业和温情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