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笔】 六年不辍,寻访济南工业遗产
创始人
2025-11-22 02:06:47

  □郇起鸿

  工业遗产,相对其他文化遗产,是一个年轻的概念。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Michael Rix首次提出了“工业考古”的概念,呼吁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与纪念物进行调查与研究。1978年,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启用了“工业遗产”这一术语。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概念进行了界定,形成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法定保护,维护和保护,教育与培训,陈述与解释等共识。200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无锡建议》,是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共识文件。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施行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在国家层面已经形成。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工业遗产管理相关法规正式实施。2024年3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标志着山东省级工业遗产认定和保护利用有了法规依据。

  如何参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工业遗产的相关法规对济南地区的工业遗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这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郭学军选择了对济南区域内、在1875年至1980年间建成、尚有物质遗存的工业遗产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郭学军的研究采用了“寻访”的方式。自2019年5月8日第一家工业遗产寻访成果见诸网端,到2025年7月18日,记述原山东省建筑机械厂的稿件——《它,不愧为我省建筑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发表,6年多的时间内,他完成了对济南40多家工业遗产的寻访。虽然他每一次的寻访成果发表,都令我耳目一新,但拜读由40家工业遗产寻访成果结集的《济南工业遗产初探》书稿,仍有“柳暗花明”的欣悦。这是一部学术性兼容普及性、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著作。

  《济南工业遗产初探》收录的40家工业遗产,基本涵盖了自1875年至1980年间,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工业遗产;涉及煤炭、电力、矿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纺织、造纸、食品等多个工业门类,以及与工业相关的邮电、仓储等行业;其中,具有“小三线”军工等红色历史印记的工业遗产占了约一半。这40家工业遗产中,既有1875年建成的开山东近代机器工业之端的“山东机器局”,1909年开机生产的江北第一家、中国第二家机器造纸企业“泺源造纸厂”……亦有1954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C616普通车床的“济南第一机床厂”,1960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黄河牌JN150型重型汽车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1958年建成的跻身于全国十大钢铁企业的“济南钢铁总厂”……还有在2018年、2020年、202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济南第二机床厂”“津浦铁路局济南工厂”“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旧址”“山东明水浅井粘土矿”。通过《济南工业遗产初探》,读者可以对济南现存的主要工业遗产有一个整体了解,探究济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窥见济南深厚的工业文明底蕴。

  在寻访过程中,郭学军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志书、档案等文字资料,但他没有从书本到书本,而是把重点放在“寻访”上。他的寻访是全方位的,对济南现存的工业遗产能访尽访。他记录了每一家工业遗产的现状,有文字、有照片,尤其是通过对工业遗产当事人的采访,挖掘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口述史料。同时,他还搜集了一批济南工业遗产的历史照片。这些,在《济南工业遗产初探》中都有所体现,当然,书中的40家工业遗产,并不是他“寻访”的全部。

  郭学军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对济南工业遗产的寻访,大部分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他的济南工业遗产寻访,从一个侧面记录和反映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乃至《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实施前后,济南地区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专业和温情守护生命 11月13日,在二师库尔勒医院产科门诊,黄艳卉(中)为前来就医的孕妇讲解孕期注意事项和科学养胎方法。...
探索科技与舞台创新结合,中国上... (来源:上观新闻)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日前在上海戏剧学...
在钻井队放电影   □王明新  很多年没进过影院了。除了在央视的电影频道与某部电影偶遇外,电影已经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
手机与APP终将成为“时代的眼...   “未来5年到6年,传统手机和APP将彻底消失!”近日,马斯克抛出的这一论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