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傅建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组织开展的问卷调查中,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高技能人才、数字创新人才缺口大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今年9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报告称,本市数字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扩大,对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据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数据,北京坐拥90多所高校、上千家科研院所和7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人才规模占全国近五分之一。
今年10月,北京市发布2025年《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这份由1330万条岗位信息汇总而成的人才需求报告显示,随着北京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复合型塔尖“人才”正从扩容走向需求细化。
哪些快速增长的重点领域最缺人才?新京报记者全面梳理这份《目录》,透视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密码:作为“创新大脑”的海淀和企业数量最多的朝阳,共同构成北京人才最密集、需求最紧迫的两大新质生产力核心区;同时,北京人才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关键环节、尖端人才倾斜,岗位招聘信息越发精准聚焦。而人工智能赛道的人才需求则走向多元化发展,从前端研发延伸至产品、用户体验、商业化链路等下游环节,“AI+”正在成为跨行业的共同语言,也向更多社科与交叉专业敞开了大门。A04-A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任娇 杜晓彤A04-A05版制图/俞丰俊 任婉晴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
人工智能重新单列北京人才需求进一步聚焦
2020年,北京首次发布“五新”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基于市场招聘信息设定人力资源开发评级指标,用于反映产业人才紧缺程度,此后这份目录每年更新。至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在“两区”建设及“五新”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背景下,对目录进行重要修订,覆盖产业大类由11个增加至14个。
2024年目录升级为《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并在2025年继续更新。从设定人才需求评级,到增设重点需求专业及重点需求区域,目录体系逐步完善,已成为北京人才供求市场的重要“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