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为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43所试点高校、29所教育实践合作中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以及1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等,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工作交流。截至目前,全国累计1.5万余名优秀学生报名“国优计划”,从中择优选拔了3660名乐教适教的理工科背景学生进行系统培养。首批近200名毕业生已投身基础教育。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首批遴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试点承担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大学,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进行培养,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去年,第二批试点新增13所高校,包括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2所香港地区高校,进一步扩大计划覆盖面和影响力。各校通过培养“国优生”,为基础教育注入拔尖力量、夯实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上海交通大学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要求,率先成立交大教育学院,由校长丁奎岭任名誉院长,举全校之力创办新型教师教育,并全程参与“国优计划”方案制定和策略实施。交大首创“3+3+X”培养模式,即:“教育学院+学科学院+实践基地”三方贯通,“教育学导师、学科导师和实践导师”三导师团队合力指导;“X”则是校内外各方力量和资源,实现大中学联动、校内外协同、科研赋能育人,包括布局青少年STEM教育和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师教育。
目前,上海交大在全市28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聘任60余位中学名师担任实践导师,半数以上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00%拥有中学高级职称。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朱越认为,“国优计划”是贯通“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战略枢纽,中学要从“用人端”前移为“培养端”,打造卓越教师成长“加速器”,与高校携手并肩共同培育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据悉,交大“国优计划”已有2024届、2025届两届学生顺利毕业,基础教育从教率达80%,多数在全国重点中学就业。
作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国优计划”未来在多方面深化推进。如招生选拔上,探索培养前移,为低年级本科生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并计入学分,提前发现好苗子,减轻研究生阶段压力。又如考核评价上,针对双学位论文困难,探索过程性评价+多元成果认证方式,侧重考核教育情怀、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等。再如就业支持上,制定专门政策,解决毕业生在教师招聘中面临的学科专业认定等限制问题,指导各地采用专项招聘等方式支持从教。试点高校需加强引导,毕业生从教比例将作为核定推免指标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等出席工作交流会。
原标题:《1.5万人报名“国优计划”,“北清复交”43所名校为基础教育注入拔尖力量》
题图来源:解放·上观AI制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