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形式由雨转雪,但雪量通常不大。此时寒潮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人体也需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养生方式。
南京市中医院营养膳食中心副主任护师、国家公共营养师项承荣建议,小雪节气饮食应当遵循“温补为主、平衡阴阳”。饮食忌燥热、油腻及过咸。
“小雪”一词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可见,小雪虽已迎来降雪的可能,但雪量较小,雪势未盛,故名“小雪”。
小雪节气后,北方地区渐渐开始进入降雪期,而南方地区虽气温下降,但仍多以阴雨为主。此时,气温逐步降低,昼夜温差加大,寒冷天气可能引发感冒等季节性疾病。但总的来说,进入小雪节气,天气寒冷干燥,人体的阳气逐渐内收,寒湿之气容易入侵,养生需注重御寒保暖、调养脾胃、增强体质。
在起居作息方面,专家建议防寒保暖,养护阳气。寒从脚起,应选择温暖舒适的鞋袜,避免受寒;外出时注意头、颈、手的防护。顺应自然规律,早睡以养护阳气,晚起避免寒气侵袭,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保持居室温暖湿润,避免因室内外温差大而诱发感冒或关节疼痛。建议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
爱好运动的人也应当注意,小雪节气建议避免大强度户外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瑜伽、太极等舒缓运动。选择上午或傍晚,避开寒冷的清晨和夜晚,注意穿着保暖。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防止受凉;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预热。
那么此时吃点啥,才有助于安心过冬呢?专家建议,小雪时节饮食方面应适当食用温性食材,如羊肉、牛肉、山药、红枣、生姜等,有助于补充热量,提高御寒能力。同时应减少寒凉生冷食物的摄入。日常生活建议多饮热水或热茶,可温暖胃肠,润燥生津。
》》》药膳推荐
一、白萝卜炖排骨
材料:排骨500克,白萝卜1根(约500克),生姜3片,大葱1根,料酒适量,盐适量,白胡椒粉少许。
制作方法: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放入姜片和大葱段炒香。加入处理好的排骨,翻炒至表面微黄。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量要没过排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30—40分钟。当排骨炖至软烂时加入白萝卜块,继续炖煮15—20分钟,直到白萝卜变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和白胡椒粉调味。炖好后,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出锅装盘。
功效: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清热化痰。白萝卜炖排骨是一道适合全家老少的滋补汤品,尤其在冬季,可以温暖身体,增强抵抗力。
二、党参山药炖鸽子
材料:党参15克,淮山药15克,鸽子1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将鸽子切半、瘦肉片、党参、山药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至鸽子肉熟烂。出锅前用盐、香油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胃、和五脏、润肺燥。可以增强脏腑功能,预防寒邪入体。
三、黄芪枸杞养身茶
材料:黄芪15克、枸杞10克、红茶3克。
制作方法:黄芪、枸杞清水煮约15分钟。放入红茶,再约5分钟即可。
功效:黄芪补气升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枸杞补肝肾、益精血、明目,搭配红茶可暖身升阳、预防感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朱亚萍